返回

第六百三十八章 历史的重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与鲁、宋、郑、陈、卫、许、曹诸国联军侵蔡伐楚,观兵召陵,责问楚为何不向周王纳贡。楚的国力也很强盛,连年攻郑。

    但见齐桓公来势凶猛,为保存实力,许和而罢。以后,齐桓公又多次大会诸侯,周王也派人参加会盟,加以犒劳。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

    齐国称霸中原时,楚国向东扩充势力。齐桓公死后,齐国内部发生争权斗争,国力稍衰。楚又向北发展。

    宋襄公想继承齐桓公霸业,与楚较量,结果把性命都丢了。齐国称霸时的盟国鲁、宋、郑、陈、蔡、许、曹、卫等国家,这时都转而成了楚的盟国。

    正当楚国想称霸中原之时,冀州的晋国兴盛起来。晋公整顿内政,增强军队,也想争当霸主。这时周襄王被王子带勾结狄人赶跑,流落在外。

    晋文公以为是“取威定霸”的好机会,便约会诸侯,打垮王子带,把襄公送回王都,抓到了“尊王”的旗帜。后晋楚两军在城濮大战,晋军打败了楚军。战后,晋文公在践土会盟诸侯,周王也来参加,册命晋文公为“侯伯”。

    晋楚争霸期间,齐秦两国雄踞东西。五十年后,楚联秦,晋联齐,仍是旗鼓相当。但争霸战争加剧了各国内部的矛盾,于是出现了结束争霸的“弭兵”。

    十年后,宋国约合晋楚订了盟约:彼此不相加兵,信使往来,互相救难,共同讨伐不听命的第三国。

    又五十年,晋楚于鄢陵大战,楚大败,晋国称雄,后韩为赵三家分晋。

    当晋楚两国争霸中原时,长江下游崛起了吴、越这两个国家。晋为了对付楚国,就联合吴国。吴、楚之间多次发生战争。

    吴国大举伐楚,节节胜利,一直打到楚都。从此,楚的国力大大削弱。在晋国联吴制楚时,楚国则联越制吴,吴、越之间战争不断。

    吴王阖闾在战争中战死,其子夫差立志报仇,大败越王勾践,并率大军北上,会诸侯于黄池,与晋争做盟主。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积蓄力量,乘吴王夫差北上争霸之机,发兵攻入吴都。夫差急忙回归,向越求和。不久,越灭吴,勾践也北上会诸侯于徐州,一时成了霸主。

    魏国吴起打败大秦铁骑之后,开始独霸中原。魏的强大,引起韩、赵、秦的忧虑,它们之间摩擦不断。

    赵国攻卫,魏视卫为自己的属国,于是出兵攻打赵都邯郸。

    赵向齐求援,齐派田忌救赵,用孙膑之计,袭击魏都大梁。时魏军虽已攻下邯郸,不得不撤军回救本国,在桂陵被齐军打败。

    次年,魏、韩联合,又打败齐军。魏攻韩,韩向齐求救,齐仍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设计将魏军诱入马陵埋伏圈,齐军万箭齐发,魏国大将庞涓自杀,魏太子申被俘。马陵之战,造成了齐、魏在东方的均势。

    秦国商鞅变法以后,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于是向东扩展势力。先是打败了三晋,割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

    后又向西、南、北扩充疆土,其疆土之大与楚国接近。

    在秦与三晋争斗之时,齐国在东方发展势力。齐国利用燕王哙将王位禅让给相国子之而引起的内乱,一度攻下燕国。

    后因燕人强烈反对,齐军才从燕国撤出。此时能与秦国抗争的唯有齐国,斗争的焦点则集中在争取楚国。

    楚国的改革不彻底,国力不强,但它幅员广大,人口众多。楚结齐抗秦,使秦国的发展大受影响。

    于是秦派张仪入楚,劝楚绝齐从秦,许以商于之地六百里为代价。楚怀王贪图便宜,遂与齐国破裂。当楚国派人去要地时,秦相张仪却狡辩称“只有六里”。

    楚怀王兴兵伐秦,大败而回。楚国势孤力弱,秦便东向进图中原。先是与韩、魏争斗,后与齐国争斗。

    又五十年,齐灭宋,使各国感到不安。秦国便约韩、赵、魏、燕国攻齐,大败齐军。

    燕国以乐毅为将,趁势攻下齐都临淄,攻占七十余城。齐王逃至国外,为楚所杀。齐国的强国地位从此一去不复返。

    由此,秦国开始了东向大发展。

    东胜神州,历史在重演一般,诸侯争霸,杀气冲天,将近两百年的诸侯争霸,让东胜神州变得荒凉,天空上都覆盖了一层厚厚的血云。

    像是有人在导演着这一切,这两百年,四大部洲群雄蛰伏,很少有仙神走动,诸强者关注着天机变化,等待着那一刻的到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