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文章。”
朱祐樘闻言,也是有些不太适应。
这熊孩子,以前遇到考校,都是推三阻四的,这次居然主动给自己加难度?
不过再想想,写文章到底是有各种灵便应付的手段,而考校经义等则基本上是死内容……大概是太子学会写文章之后,就想投机取巧。
毕竟考校需要背默的内容,写不出来,那就等于是露怯了,但写文章却可以划水,大不了议论文答非所问,用一些套话骗取阅卷者的信任……总归文章这东西不是死的。
朱祐樘想到这里,脸色不悦道:“还学会挑题目了?那就写文章,拿《孟子》来。”
陈宽随即将一本《孟子》递过去。
朱厚照道:“父皇,写文章,不应该先从《论语》开始吗?你上来就给我出《孟子》题,不好写啊。”
“哼哼。”朱祐樘冷笑道,“圣人的典籍,这两本都一样,都是讲求的治国之道,朕出什么题目,你举一反三便可,若连最基本的题目都不会,还想怎样?朕又没给你出五经题目,已算是看在你尚年幼。”
朱厚照赌气一般,接过纸和笔,随即又坐在了单独为他准备的桌子前。
……
……
一番考试,大概花了一个多时辰。
朱厚照在下面写文章,而朱祐樘为了给儿子当榜样,就在上面批阅奏疏,但其实很多时候,朱祐樘都只是拿着笔在神游天外。
儿子不想读书,他这个当爹的也不想干活。
享受过出巡的快乐时光之后,再想沉下心来处理朝事,就会静不下心,大概只有一直封闭着,才能一直不被外物所扰。
一直到朱厚照放下笔之后,朱祐樘第一时间看到,一抬手道:“写完就回去,已经过了午时,不得休息,回去继续温习功课。若写得不好,朕会再罚你!”
“知道了。”
朱厚照也不争论,起身来,行礼后就告退。
等朱厚照随东宫侍从离开,朱祐樘望着殿门的方向,再瞅了瞅陈宽道:“太子跟以前,是有什么不同吗?”
陈宽道:“奴婢不明白陛下的意思。”
朱祐樘琢磨了一下,摇摇头道:“说不上是怎样。他话怎么少了?”
陈宽心说,这位太子当着面跟你提题目太难,一顿争论,就这样还话少?那以前他是有多不听话,或是多么喜欢顶嘴?才会让陛下您有如此念头?
朱祐樘道:“这文章……写得是什么呀!”
显然平时朱祐樘看惯了大儒的文章,再看看这个,就显得太儿戏了。
陈宽道:“陛下,马上就要殿试了,太子的文章,大概还无法与本届的贡士相比。”
“那倒是。”朱祐樘道,“莫说是贡士,他就算是能比个生员,朕也就心满意足了,但朕自身的学问也达不到贡士的水平,敢奢求他?但他平时的先生都是什么人?翰林出身,都是人中龙凤,而他呢?”
提到这里,当皇帝的又开始对儿子一顿数落。
显然朱祐樘对朱厚照最大的不满意,是儿子不像自己的性格。
当父亲的,都会有一种自信,觉得自己才是最优秀的那个,只有儿子像自己,才算是有出息。
陈宽道:“陛下,这文章……您还看吗?”
“拿给秉宽看看。”朱祐樘道,“还有,让秉宽给朕斟酌一下,出个题目。以前这都是翰林院的事,如今朕想让秉宽来出题,再是由秉宽领衔这次的殿试阅卷。”
陈宽心说,那位蔡国公没当本届会试主考,却是要代天子来选取进士。
陛下还是念着蔡国公啊。
陈宽道:“陛下,其实内阁和翰林院那边,最近也在准备题目,听说还是程阁老亲自出题。”
平时殿试的题目,虽然都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出,但写题目的人是翰林院的大儒,这已是定规,不能说什么事都让皇帝亲力亲为,也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卓然的才学,能出一篇上佳的殿试策论。
当然皇帝可以就出题的方向做一下规定,等于说在殿试题目上,都是皇帝先给翰林院的人出个题,让他们以此为基础,编写题目。
朱祐樘道:“朕这次有让他们准备吗?既没有,为何又要来问呢?让你去跟秉宽说,就赶紧去!还有,最近京师中是否有非议秉宽的人存在?”
陈宽道:“这个,恐怕要问东厂了。”
“那回头问问。”朱祐樘显得百无聊赖,刚才陪儿子读书,这一会也让他心力交瘁,坐下来一个时辰就让他感觉精神上受不了。
“朕先去吃点东西,稍作调整,除非有大事,不然就不要打扰朕了!也不知最近西北怎样了。”
陈宽应声的同时,也在琢磨。
这西北自从花马池一战后,一直都风平浪静,也没见把鞑靼人给逼入绝境,同时也没见鞑靼人再有什么劫掠之事发生。
双方还想是偃旗息鼓了。
这对于朝中人来说,或是好事,没消息就是好消息。
但对皇帝来说,这是不足够的,因为皇帝所追求的是大胜,是能让鞑靼人伤筋动骨的战场格局的改变,但显然花马池这一战,光靠刘瑾和马仪等人,并没有取得那么大的成果。
……
……
张周人在家中坐。
他拿到了朱厚照所写的一篇文章,令他看完之后……别扭地想抠脚。
但就事论事,朱厚照好歹是能写出完整的文章,字也越写越好,光凭这才学,想考个生员是很难的,但在一些地方,去考童生试第一级的县试的话,已经有通过的可能。
“老爷,茶水。”林仪将茶送进来。
按照张府的规矩,张周在做公事时,端茶递水的事不能由婢女去做,而是应该由几位少夫人轮流来做。
如此也能增进跟张周的感情,顺带张周还会把人拉过来,闲话家常什么的。
“看看,这文章怎样?”张周把朱厚照所写的文章,递给林仪。
林仪好歹是书香门第出身,看完之后点点头道:“还好。妾身才疏学浅,不能分辨。”
张周道:“也是啊,一般人看到这文章,也觉得差不多了,但陛下能满意吗?太子啊……所受的期待,是不符合他的年龄的,但他从来没觉察,还以为做到同龄人所能做到的便可。说是揠苗助长也不为过。”(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