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罗成能把车子批量生产,重新搞一个生产基地,带动就业,那时候罗成安排两个正式工人,那真是举手之劳。
临时工,除了工资外,最多厂里补贴一点票据。对于本身就是城市居民来说,能有个临时的工作也不错了,因为他们是有定量没钱。而农村人到城里挣钱,有钱也没定量。
罗成倒是不在乎两临时工的工资,但其实两妹妹渴望当一个工人,他早就看出来了。每天上下班的时候,不少工人路过他那院子,两妹妹羡慕人家的眼神,他难道看不出来嘛。
先当一个临时工也不错,让她们自己存点贴己钱。而且张厂长已经答应那边了,也卖他人情考虑他妹妹的事情了。所以也没什么好说的。
不过有一点,罗成想搞清楚,这购买粮站的米糠和豆粕有没有什么限制。没有限制的话,他其实还有一个大胆的想法的。
限制自然是有,他们粮站别看厂大,工人也有不少。产品的进出量也大,但其实效益并不高,粮食又不是他们自己种的,最多也就是挣点加工费,米糠和豆粕本来就不值钱,一斤就是几厘一分的,卖出一斤能挣多少~~。哪怕这东西就算一分钱成本都没有,也得卖五六十万斤才能有五千块钱。要是纯卖米糠,得百万斤。
当然了,用斤做单位显得很夸张,用顿的话,也就是几百吨。
粮站目前是先订购一辆车,说是说随便汽车修理厂去买他们米糠和豆粕,但实际上是有额度的,就是五千块。
而几百顿的这个,汽车修理厂养点鸡鸭猪什么的,能消耗多少。所有员工,张厂长打算让他们一人每月限购四十斤,二十斤米糠二十斤豆粕。
市场一只鸡可以卖一块多,还得要家禽。一块钱能买一百斤豆粕,一百斤豆粕得喂出多少只鸡,这不用算了吧。保证疯抢。
算一下厂里职工人数和养殖猪和鸡鸭的量。一个月消耗也就二三吨,一年下来,几十吨而已。所以还是要收粮站不少车款的。
“张厂长,这量我们也用不完,要钱也没啥意思,我们也不可能让他们十年都用这样还帐吧。能不能让其他单位也来购买的,我们自己也不私自倒卖。”
“你有什么想法?”
“农村现在的日子可难熬,你也知道,很多村或者大队,都几乎大部分人是一个姓。能不能安排一个大队来买这些,让他们也买鸡鸭买猪去饲养。大队里可能也没有钱,账目挂厂里的帐上,到时候让他们拿鸡鸭猪来抵账也可以。”
他娘的,文化人脑子就是灵活,要是一个大队来养殖的话,就算兼顾农活,一年也能养不少。
特别是猪,以前农村养猪的时候生产队还下乡收猪呢。只要不养死,根本不担心还不上帐。而且大队是欠他们汽车修理厂的,可不是欠粮站的,大队里养的东西,拿来抵账,这福利也不会少。而且还是造福一方呀。
这样的话,几十万斤米糠和豆粕算啥,一两年就可以给他消耗掉了。
不过目前也只是罗成一厢情愿的想法,张厂长可是过来人,要知道一点,患寡不患均。一听就知道罗成是想照顾他们罗家人所在的大队,这事情那边大队肯定也会特别欢迎。但一个村镇可不只一个大队,甚至那些村庄看见了都会眼红。要实行可不容易。
而已真的这样弄,还要联系饲养厂买小猪,少不了又是要拿方块车来交换。汽车修理厂自身可没别人惦记的东西。
张厂长把他的顾虑跟罗成说了出来,罗成也点了点头,过些天得抽个空回去一趟了。起码现在方块车的制造离不开他在这边。
“张厂长,你先打个电话跟粮站那边说说看,我们这也不属于倒卖个人。同意的话,第一批车子出来就给他们优先一辆。”
张厂长点了点头,他觉得粮站这边是问题不大,关键是这大队养殖问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阻力。
十分钟后,张厂长挂断了电话,粮站那边无所谓。这边买多少,都是挂在汽车修理厂的帐上,出了问题,比如你拿去倒卖赚差价了,他们可不管,管你是大队拿去用还是你自己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