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8章:大汉子民不骗大汉子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见陛下!”

    “陛下万岁!!”

    就连巴罗也知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及时拜下了。

    这个陌生男人是大汉的皇帝??

    巴尼汉脑子当场一片空白。

    刚才他和这个人,全程是在用南越方言交流啊!

    本来还以为是迁入县城后投军的族人,结果是大汉天子???

    就连一直自称为天柱神转世的历代交趾国君,也没有哪一个是懂南越方言的。

    更何况这种无比纯正的口音,怎么想都应该是自家人才对啊!!!

    心头巨震,大脑暂时失去思考能力,巴尼汉便也选择了从众,跟着众人一同拜下。

    “不必多礼,朕今日,也只是想看看大汉的子民,平日里是如何买卖的。”

    刘恪则是笑着挥了挥手,弃了巴尼汉,与巴罗交谈起来。

    巴罗在话语中,也提及了方才买盐都要提心吊胆的巴尼汉,替儿子解释了一句为什么。

    这让刘恪心里,对南越土著在交趾国中的生活情况,有了一个全新了解。

    是的,南越土著接受了中原文化,也被交趾国纳入了治下。

    但除了那些,愿意迁入县城的南越土著外,依然有着极大隔阂。

    山林中的这一批南越土著,压根连户籍都没有。

    可以说,交趾国的小朝廷,并没有完全将之当作交趾国中的一部分,来看待。

    这几百年来,基本都是靠着国君,是天柱神转世的托词,交趾国才能安抚这些南越土著。

    “这就是可以利用的地方,即便交趾国派人,以天柱神转世之类的托词,促使南越土著参战。”

    “但在汉军开启互市,疯狂刷好感之下,也能稳住一部分南越土著。”

    此消彼长,就是优势,刘恪心里有了底,又稍稍留意了那个叫巴尼汉的孩子。

    【姓名:巴尼汉(下士)】

    【年龄:16】

    【统率:62(98);武力:76(88);智略:67(89);理政:46(47)】

    【特性:耐热、耐寒、耐潮、耐旱、翻山越岭】

    足足有四个跟气候有关的特性,这什么恒温空调成精。

    “能力数值带括号的,也就见过姜祛寒和这小子了。”

    “应该是年纪小可塑性强,加上潜力足够突出,才会显示。”

    “这个年纪,就有这样的能力,潜力方面,也称得上将才,值得培养。”

    “而且他爹巴罗在族中也有一定地位,是有名的勇士。”

    “这个身份也使得其不必像那些南越首领,需要顾及太多。”

    刘恪稍微考虑了一下,有将巴尼汉培养成,新时代南越领军人的打算。

    毕竟现在勉强带着南越土著兵的化成雨,就41的统率,给他机会刷都刷不上去。

    临时凑合一下勉勉强强,要是让他一直带着,就太为难人了。

    反倒是这巴尼汉,有成长为特种部队将领,甚至是独当一面的潜力。

    而且俗话说得好,忽悠从娃娃抓起。

    这个年纪的孩子三观还未完全竖立,可以把“大汉子民”这一套,强行塞进去。

    从这一代人起,让他们更有归属感。

    潜移默化之下,南越土著迟早会成为大汉的少数民族,而不是一支不稳定,需要随时提防的反动势力。

    反正这南越人,本就是壮族的老祖宗。

    而且刘恪下一步的战略虽然还没定下来,但也只有两个选择。

    要么打江东,要么入川蜀。

    这两个地方,都有不少类似于南越土著的土著群体。

    大汉多了这些少数民族支持,就更容易了。

    不过也不急于一时。

    现在南越土著都还没彻底定心呢,而且那些心向着“天柱神”的群体,也得想办法处理。

    刘恪又跟巴罗聊了几句,问了下他们居住的山脉,离这儿多远,族里叫什么名字的多。

    总之就是拉家常,刷好感,而且用的是南越方言。

    巴罗也是被皇帝的口音震的一愣一愣的,之前他一直是和化成雨交流。

    当时看着化成雨的凿齿漆牙,倒没有儿子那么震惊,只是觉得汉军有几分做作。

    他当然知道,这是大汉对他们示好的手段。

    但皇帝张嘴就是无比流利的南越方言,让他心里不再有任何想法。

    哪怕是装的,哪怕就是做作,人家也做到了这个地步!

    这踏马才是天柱神转世吧??

    巴罗也是动容无比,他确实感受到了汉军的诚意,于是从自己身上,取下一把短剑递了过去,

    “初次拜见陛下,这是一点小礼物,希望陛下能够收下。”

    巴罗的短剑镶金嵌玉,虽然做工粗糙,但放在南越土著之中,绝对称得上至宝。

    刘恪欣然接下,这玩意你就是不拿出来,等会儿也给你偷了。

    “以后你们就是大汉子民,这山脚下的市场,就是为了你们而开放。”

    “如果有什么需要,但是市场里没有东西,也可以提出来,朕会让人从日南郡送过来。”

    日南郡是由豪族献城,因而城中囤积的物资,半点损失都没有。

    如今拉到长山来卖,纯纯白嫖的生意,还能刷长山南越土著好感,让军中的南越土著更加归心,简直血赚。

    “那”

    巴罗很喜欢汉军的市集,不坑人,还离家近,只是他又有些担心:

    “那陛下和汉军,会在长山驻扎多久呢?”

    都问个清楚,回去好和首领交差。

    他知道汉军不会一直在这里,还要继续北伐打交趾,要是汉军走了,他们又得挨宰了。

    刘恪道:

    “朕会在此驻军一段时间,但时间不会很长。”

    “所以朕希望能在离开之前,邀请长山中的南越首领们,来山脚下赴宴。”

    “这样,朕也好让商人们,了解你们的所需,方便在长山设立一个固定的市集。”

    巴罗怔了怔:

    “赴宴?”

    固定的市集是好事,但这赴宴,好像有些难了。

    刘恪道:“嗯,就算是会盟吧。”

    巴罗一脸难色,他所在这一支部族的首领,是几个首领中,较为开放的。

    因而可以接纳汉军,还专门派他来打探,但其他人就说不准了。

    汉军可是正在和天柱神为敌呢!

    “可如果有人不来呢?”

    刘恪一笑,也无所谓:

    “朕率军跨海而来,在海上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所有事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也不能指着所有的南越人,都能领大汉的情。”

    “这友好的,乐于归汉的,自然是大汉的子民。”

    “可这敌视朝廷敌视汉军的,大汉也发不出这些人的户籍。”

    这种事情,早在预料之中。

    毕竟南越土著一直是交趾国的依仗之一,如今的交趾国君能顺利登位,就是靠着南越土著的英勇善战,平定了登位时的叛乱。

    能争取到一批土著,进行内部分化就很不错了。

    “陛下要是有此意”

    巴罗想了想,作出了决定:“我可以代陛下游说。”

    “那便再好不过。”

    刘恪给巴罗回礼了一尊白玉鸡,从豪族田里挖出来的。

    这豪族的地里,是真的什么都能长,金银玉器什么都有。

    他没有多留巴罗,与南越土著们示好是有必要的,但也不能表现得太过积极。

    从海盗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单纯的抢、杀不可取,武力强行征服之余,还要加以整合。

    不多时,刘恪又找着了陈伏甲。

    “陈卿,对南越土著的互市,是你提出来了,见到如今这场景,你有什么想法?”

    陈伏甲一直都在关注着市集中来往的南越土著,这互市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南越土著们很淳朴,也知道公平交易,并不完全是不开化的蛮夷。”

    “早几百年,他们会用猎人来当做成年礼,教化之后,却能从猎人变成猎鹿。”

    “还会特意去买汉人烹煮食物用的鼎,也爱慕那些不太实用的礼器。”

    刘恪点头道:

    “何止是礼器,你看那叫巴尼汉的孩子,竟是还买了匹花布。”

    “这花布颜色鲜明,显然不是给自己买的,但颜色鲜明至于又没那么花哨,多半也不是给心上人。”

    陈伏甲点头道:

    “肯定不是心上人,十六岁了还没猎鹿,没有断发文身,估计族中女子压根就没有看得上他的。”

    “必是给母亲,或是族中女性长辈所购。”

    陈伏甲忽然一怔,道:

    “陛下的意思是,这南越土著,竟是还注重孝道?”

    “自然。”

    刘恪也是感触良多:

    “我大汉向来注重孝道,便是朕,也是身体力行,时刻不忘祖辈。”

    陈伏甲一时间被口水给呛着了,连咳几声。

    您连那一手偷盗技术,都在致敬先辈,要不怎说大汉皇帝都得带个“孝”字呢?

    刘恪继续道:

    “所谓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

    “那虞让可称不上汉人,反倒这巴罗,称得上一句汉人。”

    “伏甲,还记得朕在洛祭岛上,说了什么?”

    陈伏甲想了想,洛祭岛就是打海盗嘛,他给皇帝背锅,把蒋泰杀了。

    但显然不是这件事。

    陈伏甲回忆道:

    “陛下曾提及,我大汉自古以来,便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亦有九世之仇尤可复。”

    刘恪颔首:

    “正是。”

    “还是这般,他人予我大汉道德,我大汉必还于仁义,他人予我刀枪,我大汉必还于棍棒。”

    “海盗奸诈狡猾,所以我们也如此对付他们,而这些南越土著,则不然。”

    “心慕大汉,又有感激之心,且能接受大汉的文化,我大汉自然会告诉他们,什么叫做礼仪之邦。”

    说是这么说,但陈伏甲心里已经有了底。

    这心向大汉的南越土著,可以纳为大汉子民。

    可若是心向天柱神,以刀枪指向汉军的狗东西呢?

    再想着皇帝说,要宴请长山中的南越首领们。

    陈伏甲觉得自己多半又得背锅。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