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火炮”的有效配合,使巴布尔军终于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印度“洛迪王朝”的皇帝伊卜拉欣•洛迪战死,印度首都德里城也被迅速攻占。但是,攻陷德里城之后,巴布尔仍需对付两个方面的敌人,一个是占据了恒河平原的阿富汗人,另一个是印度南部的拉杰普特人。
“拉杰普特人”也被翻译成“拉其普特人”。巴布尔先是亲帅大军与半岛南部的“拉其普特人”作战。不过,“拉其普特人”信奉“印度教”,并且骁勇善战,富有牺牲精神,在当时还被称为“印度武士”。
西元1528年,巴布尔军配置了重型投石机,猛攻“拉其普特人”驻守的高山堡垒,一旦破城就杀死所有守军。于是,“拉其普特人”终于选择了主动投降。次年,巴布尔军在“巴特纳”打败了“比哈尔”的阿富汗人首领,从而歼灭了占据“拉合尔”的阿富汗部落。届时,巴布尔军已征服了整个“印度斯坦”(印度半岛)北部。
此战,巴布尔军主要用“重型投石机”向敌人的城堡中投掷“燃烧物”,频频造成火灾后再强行攻城。尽管从伊朗“萨菲王朝”借来的“火炮”的弹药已经用光,但并不妨碍急中生智的巴布尔利用“重型投石机”来替代。
就这样,巴布尔终于建立起了一个北起中亚且南到印度恒河平原的庞大帝国。由于巴布尔所率领的军队用突厥语来称呼叫“蒙兀儿人”,因此,巴布尔重建的“帖木儿帝国”又被后世历史学家成为“莫卧儿帝国”。
与此同时,巴布尔的表弟赛义德也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因为他与巴布尔矢志恢复“帖木儿帝国”一样,也正在致力于重建“东察合台汗国”。赛义德在北方的“东察合台汗国”故地起兵,曾与表兄巴布尔联手进攻“乌兹别克汗国”。后来,巴布尔被“乌兹别克人”多次打败,在复国无望后才转而南下进攻印度。
而赛伊德也转换了目标,选择攻击曾经臣服于明朝的“西域”(新疆)南部地区。西元1514年,赛义德率军击败了“南疆”统治者阿巴拜克,建立了“叶尔羌汗国”。但是,在“叶尔羌汗国”建立后没多久,为了缓解国内的经济矛盾,赛义德也曾对其表兄巴布尔统治的地区(阿富汗、塔吉克、土库曼等地)进行了远征。
此举导致了表兄弟俩反目成仇。不过,巴布尔在年满43岁时,终于完成了他一生的梦想——恢复故国,建功立业!于是,待白夜安定之后,巴布尔开始撰写自传体的“回忆录”,追忆往昔,告诫子孙后辈。
巴布尔在自己的“自传体回忆录”中提及了祖先、亲属、宿敌以及其他奇闻轶事,但并未提及自己的“朋友”,因为从他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来看,这世界上只有永恒的利益交换,没有永远不变的敌人和朋友。
如果“朋友”一直没有背叛自己,那是因为自己给“朋友”的利用价值大过彼此“方脸”的风险,如果亲朋好友在自己最需要安慰和帮助的时候狠心背叛甚至出卖自己,那是因为他们从别人那里得了足够多的好处!
巴布尔回忆起自己11岁就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一心要恢复祖先的荣光——重建一个强盛的“帖木儿帝国”。可当时,“帖木儿帝国”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强敌环饲,这些如何是一个十几岁少年能独立应对的?
在“回忆录”中,巴布尔提到了自己前半生的“宿敌”——“昔班尼”,一个成功复国了“乌兹别克汗国”的草原霸主,仿佛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而在面对伊朗“萨菲王朝”的皇帝伊斯玛仪一世时,感觉自己就是对方“棋盘”上的一枚“棋子”而已,关键原因还是自己的实力不够强大,所以才会处处显得被动挨打,任人摆布。
不过,巴布尔的百折不挠,最终改写了自己和南亚地区的历史,让自己成为了一个“里程碑”似的英雄偶像人物。只可惜,到了西元1530年12月26日,巴布尔不幸患上疟疾病死于“德里城”,享年48岁。
此后,在中亚地区强大一时的“乌兹别克汗国”,也不幸分类成了“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与“浩罕汗国”三个游牧势力彼此征战。但百年风云之后,最迟在西元19世纪下半叶,崛起中的“沙皇俄国”依靠武器优势(火枪、火炮)先后吞并了“哈萨克”、“浩罕”、“布哈拉”、“希瓦”等中亚地区大大小小的传统游牧势力。
“沙俄”军队渡过“阿姆河”,控制了“土库曼斯坦”后和“日不落大英帝国”平分了原本属于中国清朝的“帕米尔高原”,完成了对中亚将近40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征服,并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清朝至少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若将被沙俄控制的“外蒙古”也算在内,则“沙皇俄国”反而成了全亚洲最大“地主”!
………………………………………………
哈哈,多谢各位书友关注,收藏,推荐,订阅和评论本书!身为作者,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为各位读者提供一部符合大众口的“都市异能”兼“修真玄幻”小说。常言道“人生苦短,笔尖修长。”是故,修真路漫漫,何处觅长生?烦恼无去处,且看书中人!愿《天地任我行之“系列”》小说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与感悟!
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道友们,打工辛苦,时间紧迫,创作不易,点赞收藏,顺便转发,欲知情节?下回分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欢迎阅读我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