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二十七章 秦王政是身怀天命,古今少有的圣贤君王!(求订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将马镫掏了出来!

    此刻,秦国的骑兵,直接让赵、魏两国的军队,再次陷入了战争的沼泽。

    而白起再一次的指挥起来,他张开了一张大网,要将赵、魏联军全部包围,然后全歼!

    从一开始,直到现在,白起都没有放弃尝试歼灭对手。

    这给了李牧很大的压力,他意识到,如果再拖下去的话,问题会非常严重,强大的秦国骑兵,会将他们分成一块块,一口一口吃掉。

    现在折损已经很大了!

    现在,必须牺牲一部分人……

    想到这点,李牧眼都有些红了,他咬着牙,紧握着拳头,最终还是下了命令,接近一半的赵军、接近一半的魏军,以此作为殿后,让一部分的军队先行撤离。

    至于那些殿后的军队,便是生死由命了!

    他们的结局,不用想都能知道。

    肯定会非常惨!

    李牧心有不甘,但最终还是发出了这个命令。

    自古以来,慈不掌兵。

    在这种必要的时候,即便是当年那个温和谦逊的少年,此刻依旧能牺牲掉四五万人,用此换回大部队的存活!

    很快,随着一部分人被留下来殿后,剩下的赵、魏联军得以顺利撤军。

    而白起看着敌军抛出来的这一块肥肉,淡淡笑着说道:“果然下了这样的决策,为将者,就是应该有这样的决断,这个后辈小将,的确有些魄力。”

    “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不过,你今天的抵抗,让我很满意。”

    “将这些人送给我杀吗?哼,真以为我会杀吗?”

    白起眯了眯双眼,他并不打算继续追击,将赵、魏联军全部赶尽杀绝。

    那样实在是太贪心了,贪心是一个将军的大忌,穷寇莫追,见好就收的道理,很简单,却很难做到。

    不过,对于白起而言,显然不会有这种问题,他讨厌任何风险的行为,所以根本不想继续追击。

    所谓乘胜追击,是需要一些前提的,比如对手已经无法结成阵型了,才可以放心追击。

    白起出了营帐,骑着马,很快就看到了殿后的军队。

    此刻,这些殿后的敌军,已经在白起的指挥下,被全部包围了。

    按照以前的行事风格,白起多半迫不及待,要将这些人的头颅砍下来,然后全部坑杀。

    可现在,白起却克制住了自己的杀意。

    白起看了一眼旁边的副将,淡淡说着:“招降吧!”

    白起的副将是蒙恬。

    这位新人将军,是秦王政身边的红人,悟性也不错,所以白起有一搭没一搭的培养着,能学到多少,就看蒙恬自己了。

    此刻,蒙恬听到这话,顿时一愣,他有些奇怪的看了一眼白起,几乎认为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招降,有没有搞错?这是白起能说出来的话吗?

    “要诈降?然后再坑杀吗?”蒙恬小心翼翼的问着。

    白起:“……”

    他不耐烦的瞥了一眼蒙恬,说:“我让你招降,那就是招降!”

    “这……好吧。”蒙恬点了点头,虽然有些不敢置信,但这好像是事实。

    此刻,被围起来的联军,一个个十分绝望。

    当他们被丢出来断后,而赵、魏联军的主力迅速离开之后,这几万人渐渐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他们被放弃了!被当做诱饵,送给了秦军!

    接下来,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他们会成为秦军的人头军功!

    绝望之下,不少人因此丧失了斗志,放弃了抵抗,直接开始等死了。

    当然,也有不少人准备在临死之前,咬秦军一口,即便是死也要拉个垫背的。

    就在这时。

    蒙恬大声喊道:“你们不过是被丢下来的弃子,你们的死亡此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不要继续抵抗了,放弃抵抗,投降吧!不要做没有意义的挣扎了!”

    在听到秦军的劝降后,联军不少人的脸色好了许多,能活下来,谁想死呢?

    慷慨悲歌之士,终究是少数。

    联军的校尉也是愣了一下,他很是心动,刚想接受招降,忽然想到了什么,脸色顿时一变。

    “不!兄弟们,我们不能投降,你们忘了吗?这秦军的将军是谁?是那白起!”校尉连忙说着。

    这话一出,原本想投降的士兵,脸色再次变得坚定起来。

    很快,校尉对蒙恬说:“别来诈降了,白起怎么可能会留降军?我差点信了你的鬼话!!”

    蒙恬:“……”

    不得不说,这个校尉说得很有道理,蒙恬一时间无言以对。

    就连蒙恬也不敢相信,白起竟然招降了。

    这根本不是他的风格啊!

    蒙恬很无奈,他思考了一下,方才开口喊道:“兄弟,都这么多年了,武安侯已经老了,不想再杀那么多人了,所以决定招降你们!”

    “你看,韩国的降军投降我们,不活得好好的?”

    “如果你还不同意投降的话,那我们只能将你们全部坑杀了!”

    这话一出,联军的士兵纷纷讨论起来,到底要不要投降呢??

    他们围绕这个问题讨论了一会儿,最终还是决定向秦军投降。

    让他们意外的是,秦军居然真的接受了他们的投降!

    很快,这几万联军,成为了秦军的俘虏。

    当李牧得知这个消息后,有些不敢置信,错愕的说着:“他们居然招降了?这不是白起的风格啊,居然没坑杀他们?!”

    当年赵军被坑杀了四十多万,这事儿对李牧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他看来,将这些人留下殿后,他们根本不可能活下来。

    然而,白起居然招降了。

    这实在是太奇怪了……

    此刻的李牧,显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想不明白,秦军为什么会招降。

    原因其实很简单。

    这是苏澈的全新战略。

    既然要吞并整个天下,那他就不是秦地一个国家的王,而是整个天下的君王,只要投降了,那都是自己的军队,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要杀掉呢?

    现在已经不是当年了,当年歼灭敌人,是为了消耗对方的有生力量,在对手在短时间内不能组织起来,而现在不同。

    所以,白起转变了自己的风格。

    他要用事实证明,他的确并非嗜杀之人,那只是以前的习惯而已,既然时代变了,糟糕的习惯改掉就行了。

    很快,当蒙恬回来后,白起瞥了他一眼,淡淡问着:“你竟然敢说我老了?”

    这话一出,蒙恬的脸色当时就变得非常精彩,他连忙说道:“武安侯,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只是为了招降能成功,所以才那么说,这绝对不是末将的真心话啊……”

    “我也没说什么,你何必如此害怕?我的确是老了,这也没什么说不得的。”白起哼了一声。

    蒙恬顿时松了一口气,却听白起继续说道:“你去负责整顿降军,如果做得不好,军法处置!”

    这话一出,蒙恬只能硬着头皮应下:“末将领命!”

    与此同时。

    李牧在回去的路上,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秦军的骑兵变得那么强?

    骑兵,这一直是赵国引以为傲的招牌,现如今居然被秦国轻松超过,这让李牧感觉非常不妙。

    也正是因为秦人骑兵的强大,他们想用骑兵断后才没能成功,不得不舍弃那么多的士兵。

    现在想起来,李牧仍旧是一阵阵肉痛。

    从那些骑兵口中得知,秦军的士兵,在马上如履平地,十分之稳,脚底下仿佛踩着什么东西……

    踩着什么东西……?

    “这一定是秦军骑兵如此强大的原因。”

    李牧如此笃定,有些可惜的是,他们没资格打扫战场,没办法破解秦军骑兵强大的秘密!

    “这是一条重要的情报,虽然死了那么多人,但以后在正面战场上,可以少吃很多亏。”

    李牧如此安慰自己。

    ……

    随着韩国的覆灭。

    整个天下都被震动了。

    最先得知消息的是那些君王。

    可这样的大消息是绝对捂不住的,所以渐渐地,臣子,士子,甚至普通的庶民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有国家被灭亡。

    自从三家分晋后,以秦、齐、楚、燕、韩、赵、魏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为主旋律的“战国七雄”,逐渐将其他弱国全部吞并,自那以后,哪怕不断发生战争,总归是在一个平衡的状态。

    而现在,韩国被灭,毫无疑问是一个大新闻。

    此外,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韩国并非是被秦而灭,而是一个韩国降将,将韩国给灭了。

    韩国人将韩国灭了,然后将韩国拱手送给了秦国。

    这个韩国人叫王腾。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位王腾将军,以别具一格的方式,让全天下记住了他的名字,他也因此立功封侯,成为秦军的一员大将。

    这事可谓石破天惊,让全天下的人不断讨论。

    有人指责暴秦的无道,也有人指责这王腾的弑君背主的行为,是天下人不齿的行为!

    而王腾这个名字,逐渐成为了一个辱骂别人的名称。

    做人不要太王腾!

    这成为了其他五国之间调侃别人的话语。

    就连秦国、韩国,都有很多人看不起这个弑君求荣的小人!

    甚至,就连一些臣子都开始劝谏秦王可以诛杀这个小人,给全天下一个交代!

    就算不能杀他,也绝对不能重要他,这人开了一个很坏的开头啊,这样的小人,如何能重用呢?

    在这个时代,人的品质是很重要的,做出这么疯狂的事情,成为了众矢之的,也很正常。

    这让这位王腾十分难受。

    他的确成功了,功成名就,成为了侯爷,可他的名声却彻底臭了,这让王腾格外郁闷,整日借酒消愁。

    在王腾看来,他一开始是为了韩国的军队,免受秦军的屠戮,方才选择投降。

    但问题是,他一个降将,获得兵权,主动攻占了韩国的土地,送给秦王,这样的行为,在外人看来,都是他自己为了权与利主动去做,否则秦王怎么可能相信你一个降将?

    然而。

    谁又知道,他真的是身不由己啊……

    秦王一开始就无条件相信了他,他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了!

    很快,苏澈召见了这位王腾。

    苦恼的王腾见了秦王。

    苏澈笑着对他说:“孤听闻,卿整日借酒消愁,这是为何啊?”

    “大王,这是因为天下人皆轻视我,所有人都认为我是卖主求荣之辈……”王腾缓缓说着,表情很是苦恼。

    “无妨,孤是理解你的,你是为了韩国的士兵,为了韩国的民众,免受战争之苦,才将韩国从韩王的暴政中解脱出来,送给了孤来治理。”苏澈笑了笑,缓缓说着。

    “大王!”王腾听了这话,顿时眼圈通红,他被世人指责,甚至就连他的老母都辱骂他,说没他这个儿子,仿佛天地间如此之大,却无他一人容身之处!

    而现在,秦王政居然能理解他的想法和苦衷,这让王腾格外的感动。

    苏澈继续说道:“天下人都不能理解你,但孤知道你,绝对不是什么卖主求荣之辈,你是为了韩国人,韩国人却不能体谅你,这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王腾连忙说道:“只要大王知道我不是那样的人,我就心满意足了!世人不能理解我,这又何妨呢?天下人不过庸碌之辈,唯有大王是圣人!”

    苏澈摇了摇头,说:“可孤又怎么可能会让你一个忠诚,蒙受这样的不白之冤呢?放心好了,孤会向天下澄清你所做的事情,是为了韩国,而不是卖主求荣!”

    “孤会为了你洗脱冤屈!”

    这话一出,王腾感动得痛哭流涕,连忙跪倒在地:“君王圣贤,臣愿为大王肝脑涂地!”

    苏澈微微一笑,说:“你退下吧,这事情交给我了。”

    原本苏澈就打算扭转现在秦国的风评,这王腾不过是顺手的事情。

    可这么好的机会,总不能放过,于是便召见他,对他进行了一番PUA,让他知道,全世界都批判他,只有自己是支持他的。

    这也让王腾彻底成为了苏澈的铁杆孤臣,这样的棋子,再好用不过了。

    很快。

    秦国埋下的探子,情报,开始散播关于秦王政是天命之子的事情……

    大概内容是这样的。

    秦王政是身怀天命,古今少有的圣贤君王!

    他两岁便能解赵国邯单之围,免赵国几十万人生灵涂炭。

    六岁便能和荀子辩论,一时间不分高下,甚至稳胜一筹,让荀子佩服得五体投地。

    十三岁执政,便能为了秦地的遭受贵族迫害的百姓,大义灭亲,忍痛去处死自己的亲人。

    后来秦王政听闻韩国百姓苦于韩王的压迫,国内怨声载道,韩王更是先侮辱秦王,又站在秦王这边,属实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这样的小人,何德何能称王?

    所以,秦王政迫不得已入韩,接受了韩国降军。

    而韩国的将领为了韩国免受战火灾害,为了韩国的士兵和百姓,毅然决然放弃了自己的名声,将一切罪责,全部一人承担,将韩国交到了秦王的手中!

    因为这位韩国的王腾知道,秦王是身怀天命之人,韩国只有在秦王政的统治下,才能安居乐业,才能国富民强!

    在秦王政的感化之下,甚至就连杀人如麻的人屠白起,都愿意放下屠刀,接受赵、魏的降军了。

    这一系列说法,真里掺着假,假里却有真,迅速引起了轩然大波。

    秦国、秦王,包括王腾的名声,几乎以肉眼可见的变好。

    在苏澈源源不断的投入,一场舆论之战,就此开始!

    原本在六国的宣传中,暴秦,暴虐无道的秦王,几乎是一直以来的常态。

    而朴实无华的老秦人,从来都是闷头发育,根本不管名声不名声的,也不想着改变一下。

    当然了,按照以前的情况,想改也改不了。

    但现在不同了。

    随着秦王政的出现,一切开始改变。

    在一个已经固定的舆论下,忽然出现反转,而且还是那种很有‘真实感’的反转,最是容易让人相信。

    许多为了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的家伙,甚至还主动帮秦国当‘水军’!

    与此同时,在苏澈的授意之下,又一则传闻,在魏国开始流传——

    赵国将军李牧率领联军,面对秦国的军队时,因为贪生怕死,直接将魏国的士兵作为诱饵,丢了出去,让赵国的军队先行撤退!

    当这则消息传开后,魏王勃然大怒,直接发书一份,询问赵王,询问那将军李牧,为什么将魏军丢在后面?以至于损失了那么多的人马?

    这样的事情,在谣言的宣传下,想解释都很难解释得清,即便李牧解释了,甚至拿出了事实证据,人证物证聚在,可魏王依旧不相信。

    并非不愿相信。

    究根到底,他只是借此发难,索要赔偿而已,毕竟魏国的士兵少了那么多,这是事实!

    可赵国怎么会愿意给赔偿?

    毫无疑问。

    赵、魏两地的关系迅速变差。

    三晋的关系本就一般,并非亲密无间,也只有在面对秦军时,会团结一下而已。

    而苏澈则抓准这个机会,直接命令还在韩国主持大局的白起发兵,攻打魏国!

    灭魏之战,要开始了!

    卧槽~~今天暴涨三千票,你们太给力了,爱你们!!!砰砰砰,给大家伙儿磕头了!!我一定努力码字!!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