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275【遍地蛮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一阵吧,待吃饭时再起来。”

    “我没那么娇贵,你也坐。”朱铭拍拍床榻。

    张锦屏道:“妾身还要去外面盯着。”

    朱铭也不再坚持,脱掉外套便躺下,迷迷糊糊间被叫醒吃饭。

    翌日,朱铭开始熟悉县务,县尉常启宗和押司李朝在旁讲解。

    常启宗说道:“每年赋税都是不够的,还须成都府路转运司,送些钱粮过来补足花销。”

    这个可以理解,鸟不拉屎的穷地方,人口也没几个却要供养州县两级官吏。

    财政不可能上交,全部截留都不够,必须找上级伸手要钱。

    “可有本州的堪舆图?”朱铭问道。

    常启宗把地图拿来,介绍道:“县城以南数里,有一个汉源镇。汉源镇以北,皆为汉人;汉源镇以南至大渡河,皆为熟夷。”

    “大渡河以南,皆为生夷。有两林蛮……”

    以后世的行政区划来阐述,两林蛮在喜德县,邛部川蛮在越西县,风琶蛮在德昌县,保寨蛮在冕宁县,虚恨蛮在峨边县,这些是大渡河以南的主要蛮部。

    汉源县境内的西边,还有五部落蛮、西箐羌。

    更远还有浮浪蛮、白蛮、乌蒙蛮、阿宗蛮等等。

    朱铭对着地图看得头晕问道:“哪些蛮部实力最强?”

    常启宗说:“邛部川蛮最强,大渡河南边的诸蛮,若想跟汉人做生意,都须经过邛部川蛮的地盘。邛部川蛮往往阻隔道路,趁机抽取商税,所以他们又被称为‘大路蛮’。”

    “邛部川蛮是否顺服听话?”朱铭问道。

    常启宗说:“他们靠汉人做买卖,在诸蛮当中最是听话,且经常向朝廷纳表进贡。”

    朱铭又问:“除了此部,哪部最为难缠?”

    常启宗说:“西边的五部落蛮,唐时叫三王蛮,如今又多了两部。五部蛮夷,分别姓刘、杨、郝、赵、王。”

    “汉人后裔?”朱铭疑惑道。

    “不知,”常启宗摇头,“这五部蛮夷,能听懂汉话。他们的头领并不世袭,而是从长老当中推举。用石头制作碉堡,粮食和兵甲都藏在碉堡中,经常拿着象牙、犀角、玉石到县城互市。所乘皆劣马,矮小孱弱。但这五部蛮夷极为狡猾,偶尔会劫掠汉民。”

    五部落蛮属于熟夷,能说汉话,但恰恰是他们,乃黎州的心腹大患。

    这些家伙在唐朝的时候,长期勾结南诏国,专门打听汉地消息,因此被蔑称为“两面羌”。他们曾引导生夷攻打前蜀,前蜀王建直接把各部首领砍了,而且不准他们再立世袭首领,从此才变得听话起来。

    历史上,南宋黎州最大的一次叛乱,就是五部落蛮攻打汉源城。

    常启宗和李朝不断讲解情况,但他们有些东西也不知道。

    比如大渡河以南的蛮夷,既隶属于黎州,奉大宋为宗主。同时又听命于大理国,受到大理国的册封。

    由于大理国太过强势,这些蛮夷心向大宋,希望借助大宋的力量,抵抗大理国的不断扩张。

    而且,大宋不会主动向蛮夷索要钱财,大理国却一直逼着蛮夷无偿上贡。

    大渡河以南的蛮夷,属于大宋的天然屏障,只要他们还撑得住,大理国就无法直接进攻宋国。

    朱铭又问:“本县有厢军多少?不是说差役,要能打仗那种。”

    常启宗说道:“马军满额五十,步军满额三百,归黎州军事推官统辖。”

    黎州的级别太低,连个团练副使都没有,只安排了一个军事推官。

    朱铭再问:“别说满额,实际有多少?”

    常启宗道:“宇文太守到任半年,马步军就全部满编。”

    朱铭稍显诧异,他实在没想到,知州宇文常居然是能臣,半年时间直接把军队拉满。

    历史上,宇文常的下一个官职,是提举成都府路茶马司。他发现茶马司连年亏损,还敲诈勒索前来卖马的蛮夷,导致蛮夷怨声载道。但茶马司买到的马匹,却只有定额的一两成。

    钱去哪儿了?

    宇文常一番整顿,成都府路茶马司很快就超额买马,而且还能赚钱,且让蛮夷心服口服。

    “今日便说这些,我要去拜见宇文太守。”朱铭起身说道。

    两人属于难兄难弟。

    宇文常身为知州,却只能管一个县。

    朱铭身为知县,却有个只管一县的上司。

    他们的职责无限重合,直接取消一套班子都可以。

    州衙就在县衙隔壁不远,同样建得十分寒酸。

    朱铭道明来意,被衙前吏引向黄堂。沿途所过,使院幕职官都在摸鱼,甚至有人大白天睡觉。

    难兄难弟还真多,能发配到这里当官的,百分之百属于仕途失意者。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