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七十三、定都问题难众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qiqixs.net
    尼国二年十月,元城城墙上,我正在向北瞭望。

    正式建立王畿后,我一直没把“元城”更名为“尼都”,众人纷纷猜测原因,佘向纯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元城位置太偏,过于靠北接近大神山战线,离敌人近,离南部的侯国远,国王陛下一定是想在现有领地的中央修筑一座新城,哦,很有可能是位置优越、风景秀美的雁湖一带。

    元乙按捺不住问过我一次,我笑了笑,没搭理他。

    后来,佘向纯拉着严青眼、首宝柱一块来问我,我才告诉他们:“猜的也不能说全错,是想要修新城,但不在雁湖,而在——元城旁边!”

    三人明显很吃惊:这地儿这么偏,适合定都吗?

    我问:谁说国都必须建在领土中心的?

    的确,绝大多数人一想到国土和国都,脑中就会形成思维定式——国都被四周的土地包围在中央,所有地区抵达国都的距离之和最短,有利于国家治理。

    这个理念不能说错,也比较适用于小国。但一旦国家变大,出现了挥之不去的“中央与地方之争”的世纪难题,尤其是外部有强敌时,定都国土中央便成了一剂“毒药”——以华夏大地为例,首都坐镇中央,边境屯兵以备外敌。这是明朝以前历朝历代的做法,然而,边境屯备重兵,虽能御侮,但却埋下了边将造反、武人作乱从而倾覆国家的隐患,而不屯重兵,又有外敌入侵、江山倾覆之虞。尤其是唐、宋两个大一统王朝,受此两难抉择,并最终因为偏向一面而倒塌。

    唐朝温暖多雨的全球暖季的到来和持续,造就了辉煌绚烂的大唐,但也催生了一个怪胎——吐蕃帝国,整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青藏高原大国,也是全球唯一一个极高原帝国(海拔超过3000米的大国)。全球暖季使高山冰雪加速溶解,令青藏高原也出现了强权,这导致平灭突厥消弭了北方边患的唐朝,西南方向又出现了新的边患,而且更难平定(因为需要仰攻,参见哥舒翰攻拔石堡城之战)。唐朝充分汲取前朝五胡乱华、南北朝的教训,应对北方新独立的突厥人和回纥人、契丹人的威胁,加上新出现的高原威胁不遗余力。因此,唐朝在中央坐镇关中平原的同时,不得不在西域(安西、北庭)、甘肃(河西、陇右)、长城一带(朔方、河东、范阳、平卢)等地设置权利巨大的节度使,以防备随时可能的入侵。最后的结局大家都知道,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叛乱,而唐军在内地设置的军镇由于承平日久,战斗力极低,即使在名将(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的统帅下,也未能阻止安史叛军攻入长安,开启藩镇割据、武人专政、杀人盈野的乱世之门。

    宋朝通过平定武人专政的高潮——五代十国而建立,因此,充分吸取了前朝的教训,除了高度防范武人手中的权力之外,宋朝还采取了“守内虚外”政策,规定全国至少一半的精锐武力(禁军)需常驻首都,而边境和地方所留驻军数量、质量都不足,导致有宋一朝边患严重,对辽国、西夏外交政策疲软,最终被新兴的女真金国攻陷。而且,“守内虚外”的政策也并不能真正做到确保中央无虞(只是宋朝历史上没发生),北宋后期,为防备西夏而兴起的西军战斗力强悍,而留守国都汴梁的禁军虽人数众多,却武备废弛,从大家耳熟能详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等称号就能看出来。女真人兵临汴梁城之时,“八十万”禁军几乎无一能战,竟要指望一个算命的骗子跳大神以退敌,酿成靖康之难,二帝被掳,北方半壁丢失,并埋下了最终亡于蒙古的伏笔。可以看出,即使无女真人入侵,西军的势力也会逐渐超过中央,使边镇之乱的隐患重新出现。

    唐宋已经把两种雷都趟了一遍,还有第三种办法吗?重兵军事集团是放在首都还是边境?这成了困扰大明太祖朱元璋的一大难题,建国之初就要为自家的王朝选择一种死法。朱元璋没有想出来,他选择了逃避,将重兵集团集中在国都南京,将精锐部队布置在北方边境,由藩王们统带——首先,亡天下的祸事绝不能再出现第二次;其次,你们要打就打吧,谁赢了天下还是我家的(灭哈哈哈)。其实这个雷晋朝司马家也趟过,结果把整个华夏炸得七零八落,但朱元璋仍然选择了这个办法来逃避终极选择,也可以推测出他内心的极度纠结吧。

    朱元璋的愿望破灭的太快了,第二任皇帝朱允炆继位即开始削藩,要先解决西晋崩塌和五胡乱华的隐患(那个中央和边境的矛盾问题朱允炆都没工夫琢磨了,长城一线的叔叔们太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qiqi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