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资料,先去昆仑山脉猎取一种有凤族血脉的特殊锦鸡。杀鸡取血抹在双眸上,便能直接“看”到天门阵的所在。
这个办法有点儿扯,被艾雨无视了。再说她有神瞳在身,如果敢去找什么走地鸡,小翠一准会发飙。
办法是有了,可艾雨对昆仑山脉的认知少的可怜。尤其昆仑这两个字几乎等同于神秘,不做些准备心里实在不踏实。
这一查就是三天,直到原定出发的前夕,艾雨还窝在家里写写画画,不确定自己要找的天门阵、天池,究竟是在昆仑山脉里,还是在昆仑山上。
这两者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概念。
昆仑山是《山海经》里世界的中心,也是出现在嫦娥奔月、西游记、白蛇传等无数神话故事里的神山,同时还与佛道两教的发展有着扯不清的关系。
佛教传入华夏后,本土的和尚们认为昆仑山就是须弥山。因为所有关于这座山的描述,都非常吻合佛教经义对须弥山的认知,那就是世界中心、天梯、河源。
道教则直接认为昆仑山是自家西王母的地盘,后世徒子徒孙也坚定不移地延续着占山为王的优良传统。昆仑派、全真派、混元派,都宣称这里是他们家的开山道场。
撇开宗教只说神仙,从伏羲、女娲,再到姜子牙,都曾留下不远万里去昆仑修行的第三方传说。
虽然谁也不清楚昆仑山到底在哪儿,可有两点毋庸置疑:
一、这座山很香!
《山海经》、《淮南子》、《河图洛书》、《禹贡》、《史记》、《水经注》里面都有它,横扫神话传说、正史杂谈、地理论著。
二、这座山不是当今横贯西部的昆仑山脉!
《河图括地象》:昆仑山为柱,气上通天,昆仑者,地之中也,下有八柱,柱广十万里,有三千六百轴,互相牵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
《十洲记》:昆仑山有紫翠丹房。
《拾遗录》:昆仑山密云房,东西千步,望之如丹霞。
……
昆仑山脉可不是古籍记载的模样,它全长只有2500千米,连昆仑山的一根柱子都够不着。
越是如此越离谱,明明哪里都有昆仑山,可谁都说不清楚它到底在什么地方!
写着、写着,艾雨忽然一愣,停下了笔头。
这些资料里对昆仑山的描述,其实都非常具体,且有客观数据做支撑,包含的形容词很少。除非那些存在于不同年代的古人,集体热衷于虚构这么一座山,否则昆仑山必定是一个客观存在。
既然是客观存在,为什么没有第一人称的游记?古人明明很喜欢访名山大川,然后写游记嘚瑟。
结论只有一个:
昆仑山过于古老,在文字时代它就已经成为历史了,所有关于昆仑山的记载都是靠口口相传留下来的。
仓颉造字后的文字时代大约是公元前4700年,也就是说在那之前昆仑山就从世间消失不见。
艾雨有些懵,一座气上通天的巨无霸神山,在先秦旧石器时代的某一天,忽然消失了?
这对地球而言,无疑是一场改天换地的大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