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科长事必躬亲,一点一点地教宋兰月和村里的几个识字的人。
宋兰月把这些仔细记录下来,遇到不懂的,也能及时问。
其实这些问题,宋兰月都知道,但孙科长有的没注意到,或者说现在的技术还没优化。
宋兰月提出来的很多问题,让孙科长有时候也能大吃一惊,受益匪浅。
前前后后一个星期,二十四个大棚平菇菌包,都已经弄好了。
每个大棚里,都有温度计,保持在十五到二十度,温度过高要通风,温度过低要保温。
平菇喜欢水,所以要喷洒适量的水,保持湿度。
孙科长对此非常重视,还把办公地点放在了宋家村。
老支书也非常好客,直接把孙科长叫到自己家住,跟畜牧站的小赵一个房间。
房间不小,而且炕很大,能住得下。
那五个试验大棚,在第八天的时候,终于长出来灰色的嫩嫩的蘑菇。
看到出菇了,孙科长终于长舒一口气,没有辜负乡亲们的期望。
另外十九个大棚里的菌包,也进展顺利,时间一到,就能长出来蘑菇。
老支书和几个村干部满眼欢喜地看着这些长出来平菇,“孙科长,这些小平菇多长时间能长大?”
孙科长笑笑,“一个星期差不多就能收了。”
老支书听到这话,连忙说:“好,真是太好了!多谢孙科长费心费力,还给我们培养这么多的平菇种植员。”
孙科长谦虚,能成功,他也很高兴,“都是为人民服务。”
有了宋家村的例子在,想必以后很好推广。
宋家村的人也非常激动,村里又能有一笔收入。
宋兰月俨然成了这些种植平菇技术最高的学员,就连孙科长也经常称赞。
在万众期待中,这些平菇也非常争气,从小小的菇蕾,长成了大大的平菇。
看着每个菌包两头都长出来很多平菇,宋兰月心情大好。
在孙科长的指导之下,她们开始采菇了。
第一次出菇,一个大棚,就能采摘一千五百斤。
五个大棚,第一茬出菇,收获七千八百斤。
孙科长拿着宋家村,种出来的平菇,直接送到收购站。
收购站的李同志,一看有这么好的平菇,而且还是稀罕的东西。
经过检查之后,发现无毒可食用,而且味道极好。
在宋家村采摘的时候,连人带车,还有特殊的筐子,李同志直接带过来了。
直接把平菇放在他们带过来的筐子里,不用中间转来转去,破坏平菇的品相。
去掉筐子的毛重,一筐五十斤,总共七千八百,装了一百五十六箱。
按照一斤一毛五收购,总共一千一百七十元钱。
装好之后,李同志直接给老支书一个单据,“老支书,拿着这个单子,直接去收购站零钱,一分不少地给您。”
“下次平菇丰收,一定要提前两天给我们打招呼,我们准备车和筐子。”
老支书接过来条子,笑着点头,“行,下次一定说。”
“李同志,平菇的需求量这么大吗?如果我们村扩大再生产,你们还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