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65章:不破不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命都不一定安全。

    至于杨铭,影响力是很大,但是,他也不会贸然过去。

    老先生突然听到这里面的问题。

    事实上,杨铭很清楚,等到历史上1998年,朱老在位后,東北的国企开始大规模改革,导致出现严重的下岗情况,实际上,到了那个时候,已经是不得不那样做,否则对于国内负担更重。

    甚至绝大部分国企都是处于亏损,而需要上面财政进行补贴。

    这倒是和Y国私有制前非常相似。

    但是,杨铭知道,国内不可能走Y国私有制那条路,因为许多人会觉得这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而且,国内是以国有企业为主,而不是以私人企业为主。

    除此之外,这和苏连解体后,鹅国的休克经济也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国内不可能走Y国和解体后鹅国那条路。

    杨铭也不建议。

    但是,杨铭知道,现在東北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在人人都以进入国企,甚至人人都以考编为荣的时候,那么这个地方就很难有发展前途了。

    所以,那个地方必须做出改变。

    但是,如何改变?

    这就要看国内,甚至看老先生的决定了。

    现在老先生还在,杨铭相信老先生,甚至姜先生还是有那个魄力去做的。

    至于现在杨铭拿下远东市,实际上,他就是为東北的改变在做准备。

    “老先生,现在鹏城,珠城,惠城,厦城等试验区,最早的负责人,实际上不少都是東北下来的,为什么这些人在南方就可以做得很好,在他们老家就不行呢?”

    这在杨铭看来。

    像鹏城也好,珠城也好,惠城也好,这些南方城市不一样在于这些地方的国企是非常少了,所以引入外资,发展私人或者民营企业,不会受到什么阻挠,所以可以做得很好,而且现在南方这边的风气也非常好。

    相反,東北那一片,从建国之后开始,就是以国企企业为主,再到现在发展几十年,方方面面都是和国企相连,各方面都僵硬化的情况下,实际上,无论上面再投多少钱去支持,甚至给多少的政策支持,都是很难的。

    唯有,不破不立。

    这个地方要把原来那一套完全改变,才有希望改变東北那种情况。

    “你是说当地风气?”

    “是制度,当地以国企为主,所以很难。虽然我现在还没有去过,但是,我从资料上得知,那里基本上都是进国企的,而且,人人都是靠关系来维持工作,甚至生活运转的。相反,现在鹏城那边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是按照新的制度来进行。”

    实际上,在杨铭看来现在还好。

    等到再过二十年,東北更艰难,因为那个时候,老龄化会是引发更严重的问题,除此之外,東北僵硬化后,已经留不住那些有能力的大学生和年轻人,那些有能力的大学生和年轻人都会跑到燕京,甚至跑到南方。

    而留在本地的,除了一些老人,还有一些靠关系的留下来的一部分人外,已经没有剩下什么。

    老先生想了想,问道:“那伱觉得如何改变?”

    “老先生,在民国时期,東北那片地区,最高GDP甚至超过东洋,而工业总产值甚至达到国内85%左右,是当时远东地区最富裕的地方。也就是说,那一片地方,除了拥有大量黑土地,森林,煤炭,石油等资源外,那个地方位置实际上也是很不错的。既然当年能够发展起来,现在一样能够发展起来。”

    “杨先生,你说的也是。”

    “所以,老先生,我觉得,那一片地方,不破不立。我认为那里太多国企了,现在那些国企不但臃肿,而且占据和垄断绝大部分的资源,那么对于这一片地方来说,已经没有一点的活力。所以,我觉得这里的国企,要么全部都搬迁,要么全部都关掉。”

    全部关掉?

    这怎么可能呢?

    如果全部关掉,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老先生很清楚,那里基本上是以国企为主的,全部关掉确实影响很大,包括当地GDP,收入,税收,就业等等。

    “全部关掉很难。”

    “所以,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全部搬迁,把東北的国企分散搬到国内其他省份。”

    東北的国企看似很多,但是,实际上也就是三个省而已。

    如果全部搬迁分散到国内其他省市,这样算下来,实际上也就不多了。

    除了一些很特殊的企业,不需要搬迁外,杨铭觉得其他该搬迁还是要搬迁。

    等到这些国企全部都搬走后,那么这一片地方没有这些阻力存在的时候,也就是最好发展的时候。

    除了可以引入外资企业外,也可以引入国内的私人企业,甚至可以引入香江,湾湾的企业。

    在有活力的情况下,这一片地方不就是活了?

    当然,这里面最关键一个地方,还是和远东市有关。

    远东市两个深水港外。

    远东市的地位就和现在香江一样。

    当年鹏城要发展,主要也是看中鹏城对面的香江,如果不是香江,利用鹏城香江之间的地理位置优势,怕是也是很难。

    现在也是那样。

    帝国集团准备在远东市大规模发展,然后带动旁边的珲春,然后再带动东洋资本,南高丽资本,甚至欧美资本进入到这一片地方。

    当然,这也需要时间。

    可能十年后,東北才发展起来。

    老先生听完后,露出不一样的神色。

    杨先生提出这个想法胆子太大了。

    现在東北三省加起来1亿多人口,而这里面绝大部分人员就业都在国企,加起来也有两千万人左右。

    如果现在要求那些国企全部搬迁分散到全国其他地方,这两千万国企职员,甚至包括他们的家属,岂不是也要跟着搬动。

    这影响是非常大的。

    老先生,甚至姜先生等人则是要考虑很清楚。

    但是,根据杨铭对于未来東北三省的发展来看,这可能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办法了。

    否则,到时投多少钱进入都没用。

    “杨先生,我会考虑你的提议。”老先生说道。

    “老先生,我相信只有你能够做得到,至于其他人,怕是难了。”

    毕竟,这涉及到東北三省那么多的国企,也不知道这样会影响多大。

    也就是说,只有老先生做得到,其他人,甚至老先生不在的时候,姜先生也不一定能够做得到。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