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工收入不高,好在他平日里除了看书,也没有其他爱好,这点工资糊口不成问题。
教导处事务繁忙,卢主任经常想到他,免费的劳力不用白不用,跑腿搬东西,隔三岔五给他找事做。陈四平没什么怨言,只是杂事做多了,时间被切成小段,心浮气躁,很难看得进书。下班回到家,要煮饭做菜,照顾母亲,洗洗刷刷什么的,等一切安顿下来,差不多要9点。从早忙到晚,才能坐定下来看会书,不知什么原因,他经常走神,注意力不像以前那么集中,时不时犯困。
他觉得生活仿佛少了些什么。
二十几岁工作,没什么意外的话,要做到六十岁才退休,挣工分养家糊口,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没什么可抱怨的,至少免除冻馁之忧。人有三个无可克服的缺点,一是时不时会肚子饿,二是天冷了要添衣服,三是吃饱穿暖了,精神的需求偷偷冒出头来,潜滋暗长,得不到满足就觉得空虚。人如果能不睡觉就好了,然而陈四平做不到。
夜深人静,陈四平提心吊胆,母亲有时很安静,有时很吵闹,甚至半夜三更在房间里逡巡,脚步声踢踢踏踏,吵得楼下的小夫妻登门提意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们劝回去。生活是一场战斗,陈四平觉得精疲力尽。
父亲说:“生命是一场对抗熵增的徒劳的战斗,注定失败,无可幸免。人的身体不是为活到八九十岁设计的,人的身体是为繁衍后代设计的。饮食和环境在改善,人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但这不足以改变最初的设计。金属也会疲劳,何况器官都是肉做的,用了几十年,多多少少会出毛病。人最理想的结局莫过于‘老死’,老瓦盆边笑呵呵,一睡不起,溘然长逝,但这只是少数人的幸运,多数情况下,一年年老去,缠绵病榻,承受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这才是常态。医院,病床,呼吸机,输液管,饲食管,导尿管,粪袋,杜冷丁,杜冷丁,杜冷丁……更难忍受的是身边人的窃窃私语,故作宽慰,那是怜悯,是庆幸,也是侮辱。
“比起生的尊严,死的尊严是更艰难的选择,我们面对的阻力不仅有侥幸之心,还有身边人不便说出口的需要,他们需要我们躺在病床上,需要我们接受治疗,需要我们的身体里流淌着药物,以此获得安慰和赦免。但是对躺在病床上的那个人来说,这一切有意义吗?死亡是必然的结局,所以我回避体检,回避知情,我的精神没有强大到坦然面对噩耗。我愿在自欺中孤独地走完余生,请不要打扰我,以任何善意或恶意的方式。所以,请让我一个人……”
陈四平不知道什么是“对抗熵增”,但他深切地理解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