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老许头追问道:“小远你说实话,这回咱们往回倒腾的铝锭子什么的,真能挣着钱?”
吴远哈哈一笑:“许叔,这事啊,我说再多也没用,咱们拭目以待呗。”
正说着,许慧琴过来了。
老许头扭头就问:“慧琴哪,一亩虾塘才产个三五百斤的小龙虾,这太少了。你能不能加把劲,把产量搞上去?”
“最起码也跟庄稼一样,七八百斤往上,够一够一千斤啊!这样一年两茬三茬养下来,老百姓才有的赚呀。”
许慧琴为难地道:“大伯,这小龙虾生长对环境也是有要求的。养殖密度太大的话,不利于成活,到头来得不偿失。”
老许头早知如此,所以就是随口一问。
再加上有吴远提出的思路,这事其实已经有谱了。
可惜许慧琴不知道。
她特地赶过来,就是给老许头出谋划策的。
所以在打消了老许头催生小龙虾产量的念头之后,许慧琴接着道:“大伯,我也想过了。”
“我觉着,咱们可以把养殖的小龙虾往大城市卖,争取卖个高价,应当不难。”
“这样一来,养殖户就有利可图。至少养殖小龙虾的经济性,能超过普通庄稼。”
可惜老许头刚听过吴远提出的思路。
再听这个侄女提出来的想法,就不足为奇了。
“刚才吴老板已经给我出过主意了,比你这个思路更健全,更有可行性。”
随即老许头絮絮叨叨地,跟许慧琴,把吴远的思路复述了一遍。
中间遗漏的地方,吴远偶尔插一句,补充一下。
听得许慧琴是眼前一亮之余,如释重负道:“这个思路果然好,很细致很周到。”
老许头指点着大侄女道:“你呀,还得好好跟人吴老板学!”
“人家就到这儿一根烟的功夫,就想出这么好的法子来。”
吴远眼见许慧琴被说的脸都红了,当即打岔道:“许叔,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慧琴繁殖和养殖小龙虾是行家,她才是咱们村小龙虾产业化的关键人物!”
说完,转而问起道:“对了,慧琴,目前培育了多少小龙虾苗?”
许慧琴精神一阵道:“大约有八百来公斤,可供养殖二十亩的样子。”
换算下来,也就是每亩40公斤虾苗的样子。
二十亩的规模,着实算不上什么产业化。
所以许慧琴紧跟着补充道:“等到下一茬小龙虾成熟,咱们村的繁育规模应该能慢慢上到五十亩左右。”
听起来依旧不多。
但毕竟小龙虾的终端市场,也亟需拓展。
一味地提高村里的养殖规模,等于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有风险不说,也没那个必要。
饶是如此,老许头已经拨拉着算盘算开道:“二十亩养殖面积,满打满算一万斤,全部补贴收购的话,补贴成本三千块。”
“五十亩养殖面积,满打满算两万五千斤,补贴成本七千五!”
“一年下来,村里最多贴补一万零五百块。”
“还好,还好!”老许头悻悻地抹了抹额头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