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里的霉味很重,三人只好又退出来。
一群东宫侍卫开始打扫这里。
张阳吩咐道:“把里面的书卷都拿出来嗮一嗮。”
李承乾也嘱咐道:“都听驸马吩咐。”
李玥拿起一卷卷宗看着,“这是前隋的卷宗?”
李承乾点头道:“当初父皇登基,这里便封存至今。”
媳妇拿起书卷便兴致勃勃看起来,书,知识和美食,是她最大的爱好。
“孤听闻这一次魏征老先生向父皇举荐你。”
张阳挠挠头,“我也是才知道这件事。”
李承乾让人搬了椅子过来,“这是从你村子买来的,有了这个东西坐下来就舒坦多了。”
“太子要是喜欢,我可以让人多送椅子过来,不用花钱。”
李承乾整了整衣袖,“不必了,工部也做了不少椅子,以你的才能不该只是在这里做个文官,此地无人问津,如若不是魏征说起,这个地方都快被人忘了。”
“是吗?在下觉得此地甚好,有如此多书卷。”张阳看着媳妇已经进入了看书的状态,她这种聚精会神的状态会持续很久。
“上一次在礼部犯错,如今经由魏老先生举荐,再次为官可不要再犯错了。”
“太子殿下说得是,想来魏老先生也觉得我学识浅薄,这才让我到这里多看看书。”
李承乾换了一个坐姿,“孤不觉得你的学识浅薄,听闻青雀编撰括地志之时,你教给他一种叫等高线的画图方法。”
“浅陋之见,让太子见笑了。”
“你不必谦虚,兵部也看过这个等高线,他们很看重这种图,说不定将来行军打仗会用到,学起来并不难,兵部已经派人前往河西走廊的祁连山,画出那里的地势,还有关外也派了不少人出去。”
“对朝中有用便好,能不给朝中添麻烦,在下就放心了。”
看着李承乾的气色,张阳又道:“太子殿下近日睡眠可好?”
李承乾低下头,“每日睡三两时辰。”
“用饭如何?”
“倒是不错,有空你也可以来东宫用饭,孤给你准备。”
“我们家中自己可以带,要是太子殿下有空以后到了午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在这里用饭。”在东宫蹭饭也不知道李世民会不会有想法,张阳一边说着心里思量还是先拒绝了。
“如此甚好!”李承乾神情多了几分笑意,“孤也想和你多谈论如今的天下局势。”
如今的李承乾这才十七岁,十七岁的年纪有这种气色显然不正常,多少有点气虚的症状。
而且还听说太子从小身体就不好,改日去问问卢照邻太子是个什么情况,太子的病情只有太医署最清楚。
东宫的侍从走来,在太子身边低语了几句。
李承乾听完站起身,“孤在东宫还有一些事需要安排。”
张阳拱手道:“多谢太子帮忙。”
“不妨事。”李承乾勉强笑了笑便神色担忧地离开。
不断有书籍从崇文殿内搬出来,东宫的这些侍从办事倒是麻利。
瞧了一眼李玥手中的书籍,张阳好奇道:“看什么呢?”
李玥抬头低语道:“夫君可听说过当年隋帝修建的大运河?”
张阳点头。
李玥收起手中的书卷,“这卷书上面就写有当年杨广修建大运河之前,前隋官吏在朝堂的一些论述,看了之后受益良多。”
当初对杨广修建大运河的事情,争论很多。
这里的书籍都是前隋留下来的,和国子监的书籍不同。
如果说弘文馆保存的书籍是坊间常见的典籍,国子监的藏书大多数是对诸子百家和儒家的典籍的注释和论述文章,那些文章不乏前人先贤的文章。
国子监的书,李玥已经看完了大半。
眼前这个崇文殿中的书籍就是前隋藏书中最重要的瑰宝之一。
这么好的一块瑰宝就这么封存,实在是太可惜。
卷宗不断地被搬出来放在阳光下,张阳给这些书做着分类,这里的书卷可以用经,史,子,集来分类。
有写在布匹上的奏章,还有写在竹简上的文章,张阳甚至还看到了一卷关于前隋兵力布置的卷宗。
甚至还有一些画作和字帖。
数量庞大的书籍,让李玥犹如寻宝一般,这卷书看一遍便放下,又拿起一卷看了好一会儿,再看一会儿又放进她自己的背包中。
一直忙碌到下午,这些书卷才都全部清理出来。
李玥走了一圈确认这里都干净了才放这些东宫的侍从离开。
“战乱会毁了很多东西,有些文人会将书籍保护好,遥想当初项羽一把火烧了咸阳,是萧何把咸阳皇宫中的书籍都带了出来,那些书籍上记录的都是智慧。”
别小看一个看完了国子监大半书籍的人,这个人就是自己的媳妇,她的学识不说学富五车,也不比寻常的文人差。
将嗮好的书籍除去灰尘,整理好之后分类放回书架。
这件事必须夫妻俩自己来做,东宫的那些侍从哪里知道什么书该放在位置,要是一卷书放错了,以后要找起来就会很麻烦。
李玥把这里当作了她自己的书库,细心整理着。
整个崇文殿有上千卷书,整理起来很累人。
正整理着,一个人影走入崇文殿,夕阳下这个身影被拖得很长。
看到来人张阳连忙行礼,“魏老先生,您怎么来了?”
魏征抚须道:“知道你今日来赴任,你是老夫举荐的,老夫自然要来看看。”
又见到了一旁的李玥,魏征又点头道:“公主殿下也在呀。”
李玥向魏征行礼。
张阳解释道:“来看望皇后,顺便来这里看看。”
“有孝心是好事。”魏征扫视了一卷崇文殿,“你可知老夫把你安排在这里的用意。”
“在下明白,老先生是让在下好好读书,多涨一些学识。”
魏征忧心道:“非也,如今天下太平,但人不能骄纵,不能骄傲,天下能够太平不容易,当所有人都忘记了危机,那才是最可悲的。”
“老先生说得在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在下佩服。”
“先天下之忧而忧?”魏征赞叹道:“说得真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