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地行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
别说因为热惰性,冬天地下温度会比地上高,就说有生物长久居住的地方,温度自然,会高一些。
那些没有及时渗走的水,可能还会有些危害。
不过,应该也没有太大问题。
巢龙们并不是它们的恐龙“祖先”,拥有奇幻能量的它们,要更强壮。
地下洞穴里,也堆积了很多晒干晾干的草料和木片,可以给它们当巢用。
大冬天的,直接贴地睡,就算奇幻生物能抗,也要额外消耗能量,地行还不至于傻到让它们直接贴地休息。
“巢龙”——看来这个称呼还是挺应景的。
不过,地行要考虑的不止这个,他还得考虑......
要不要让一些巢龙演化【冬眠】、【变温动物】之类的标签。
尤其是沼龙。
尽管水下比水上要热,但是,消耗也大。
冬天到了,植物的生长基本已经停止了,动物出没也越来越少。
降低耗能,让巢龙们在不必要行动的情况下给他节点能,也是一个办法。
至于为什么先选沼龙......因为,河边池塘里的鱼,已经沉底长眠了。
哦,不是死了,就是字面意思的“长眠”。
这个世界的鱼,是会冬眠的。
这点,让地行有些诧异。
因为,前世,生活在水里这类导热速度快的环境之中的生物,本身不会具备高体温,自身体温长期趋近于水温,同时,它们都是变温动物。
或者说,恒温动物才是前世生物之中的少数派。
但,即使是恒温动物,也不代表着不会改变体温。
恒温动物在睡眠休息的时候,体温也会稍微降低,通俗而不严谨地说,原因是其本身是不需要支撑肢体运动之类的活动,无需“预热”,只需要维持体内稳态的温度就可以。
会冬眠的“恒温”生物,体温下降就更为明显了,甚至被专称为“异温动物”。
不过,不同的冬眠生物,下降的温度不一样的,如之前说过的蝙蝠之类的生物,极端的甚至体温差跨越60个摄氏度。
休息时降低体温,毫无疑问是个节能的好方法。
但是,问题来了......
根据地行的观察,一些恐龙本身就具备异温性或者中温性,还有一些恐龙是恒温的。
但是,在演化之后,几乎所有的巢龙都是恒温动物。
至于为什么......
恒温动物的体内环境,除了可以持续生长且生长快,不会因为环境温度低导致生长放缓、增加分布范围这两条对于地行来说目前没啥用的优势之外,还有更利于包括思考之类的长时间的运动耗能行为等等。
控制变量的情况下,把鳄鱼变成恒温动物,它的战斗力会更强,会变得更聪明,但能耗也会更高。
地行当然不可能让巢龙往变温动物的路线走,要向资源妥协,他也只会选异温动物的路线。
什么扩大规模,扩大数量。
不存在的。
食物资源不够,想扩也没得扩啊。
地行望着龙巢之中那一只只正在忙碌的巢龙,不由得扭头看向了另一个方向。
发展的问题,还是得用发展来解决。
开源节流,开源节流。
只想着怎么节流是不行的,还得开源。
扩!张!
伴随着血能波动泛起,正蜷缩着身体,以羽毛保温的反鸦,勐地从巢中抬起了头。
ps:三更结束,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