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一直强调,要控制人参过快发展,现在也还是那句话,越多越不值钱。
县里头,得出台政策,压缩面积、调整规模、控制发展。
尤其是那些企事业单位,拿着公家的钱栽参,这种事儿尽量杜绝。
把规模控制住了,不要发展那么快,避免市场上供大于求,人参产业才能长远发展。”
最后,还是老生常谈,之前许世彦就建议过多少次了,上头就是不听。
但凡能控制控制,也不至于一下子崩的这么厉害。
“世彦啊,我听人家说,国外现在流行西洋参。
那玩意儿价钱高,而且人家外商都收。二参场、三参场都栽了不少西洋参呢。
你说咱县里是不是也应该调整一下结构,除了压缩园参种植面积之外,逐步发展一下西洋参啊。”高云峰有点儿不同的意见。
“高县长,这事儿咋说呢,西洋参价钱高低,一样是掌握在外商手里。
今天他说价钱高,咱就多种,等咱种的多了,产量大了,他说不收了呢?这套路不就跟咱的棒槌是一样么?”
许世彦摇头,不管是西洋参还是本地参,只要他们自己不掌握价格自主权,那就是资本眼里的韭菜,人家想啥时候割就啥时候割。
现在看着西洋参挣钱,都一窝蜂去种西洋参。
等着西洋参产量大了,人家一句品质不行,就啥都白扯了。
前世就这样,本地人参不行了,好多人都改种西洋参。
刚开始几年确实挣着钱了,后来呢?不也是一样的套路?
所以说,根本不在于种的是本地参还是西洋参,关键问题是,他们得有掌控价格的能力。
“我一直都说,咱们要往品牌化发展,咱们要打造一个知名的品牌。
让所有人提起人参和人参产品,就想起咱的牌子来,这才是最要紧的。
就像南韩现在,只要一说高丽参那必须是正官庄,对吧?
明明都是同样的参,甚至咱的红参比他们的品质更高,可咱就是卖不过人家。
为啥?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许世彦觉得,国内在这方面,理念上的缺失太大,很多人根本就不重视这方面。
不说别的,县里这几个参场都是各自为政,自己有自己的商标。
以前,一参场有东林牌、二参场有辰讴牌、三参场有入云龙牌。
根本无法形成统一,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品牌效应。
“人家南韩那边特别注重这些,不管是大型超市还是机场免税店,甚至一些旅游景点,卖的都是这一个品牌。
我觉得,咱也应该学一学,集中优势力量,发展一个咱本土的品牌,这样才能更长远的发展。
要不然,咱永远都是人家外商的原材料基地。
人家说给咱多钱,就得多钱。谁叫咱腰杆子不硬呢?”
这些话,许世先早就想说了。
“我上次跟领导提了,说是要发展新型合作社,组建一个人参协会啥的,也没动静。
这个是最好的发展路子,把所有参农联合起来,一起走品牌化高端化的路线,才能跟国外资本抗衡。”
所以说,这就是承包到户的弊端,参农各自为政,力量分散,人家想对付你太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