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礼。
魏霸一一见礼,寒喧了几句,和众人一起进了湘关。又是一次接风宴,又是一阵热闹而有节制的欢庆,直到半夜才渐渐散去。
蒋琬留到最后,魏霸派人把他请到了书房。
“公琰先生,有什么良言要教我么?”
蒋琬摇摇头,从怀里掏出一份辞呈,双手递到魏霸面前。魏霸接过来瞟了一眼,诧异不已。“怎么,公琰先生在家乡过得不开心,还是我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你尽管说,却是万万不能走的。我现在麻烦缠身,正要公琰先生这样的长者来维持局面呢。”
蒋琬才不相信这些空话呢,从他来到零陵的那一天,魏霸就想把他赶走。魏霸劝了几句,蒋琬还是坚决要走,魏霸沉吟了片刻:“那你请示过丞相了吗?”
“我已经写信给丞相,相信丞相会明白我的心意,不会误会将军。”
魏霸笑了:“我不是怕丞相误会我,我是怕丞相误会你。丞相对我的误会多了,不会多这一件。”
蒋琬无言以对,魏霸这句话让他无法回答。诸葛亮对魏霸的提防究竟是误会还是先见之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谁又能说得清楚。他现在更没有心思和魏霸纠缠,诸葛亮还在陇右,李严却已经在回成都的路上,他必须及时赶回去主持丞相府事务,否则仅凭张裔一个人根本无法应付大胜而归的李严。
以前是魏霸要赶他走,他坚决不肯走,现在魏霸就是留他,他也不能再留在这里了。时移境迁,真是造化弄人。可是话又说回来,这何尝不是魏霸谋划的结果?他从零陵返回成都,实际上是诸葛亮与魏霸交锋失利,不得不主动撤退。
一念及此,蒋琬心头就有些不安。以前魏霸再怎么折腾,主动权都还在诸葛亮的掌握之中,诸葛亮随时都可以把他的权利收走。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李严出师北伐,一战取襄阳,再战取宛城,功绩远远超过了诸葛亮,朝堂上的形势已经逆转,诸葛亮在魏霸和李严的夹击下已经落了下风,他再也没有办法控制魏霸了。否则,他也不会放弃那个置魏霸于死地的大好机会。
蒋琬走出湘关的时候,心头有一种说不出的凄凉,既是为他自己,更是为诸葛丞相。
……
冀县,诸葛亮坐在灯下,双目深陷,颧骨突出,脸上像是蒙了一层雾,灰蒙蒙的。
他的手边放着蒋琬的信。蒋琬的笔迹还是那么温婉,一如其人,不过里面的消息却一点也不温婉,相反透着几分急切。
魏霸回到临沅后,又径直去了零陵,据说还要去交州。场面上的说法是在陛下降罪之前,先把辖区走一遍,清理一下政务,为接任者做准备,可是谁都知道,他这是远离成都的风暴,同时拥兵自重,静观其变。
魏霸的用意,诸葛亮一清二楚,他也知道魏霸希望他清楚,否则魏霸不会请费祎帮他写自劾表。
然而这不代表诸葛亮就不生气。
魏霸把李严推到了前面,自己却躲到了交州,用心之险恶,昭然若揭。
可是诸葛亮更清楚,现在不是对付魏霸的时候,他有更危险的敌人要对付:那就是得胜回朝的李严。李严已经是骠骑将军,这次取南阳立了大功,将北伐大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他后面出发,却抢在他前面完成,加官进爵是意料之中的事。
可是问题来了,该让李严做什么官?骠骑将军之上就是大将军。按汉代旧例,大将军是外戚所任,当然也不是没有例外,袁绍不是外戚,却做过大将军。李严会不会成为第二个袁绍?或者,他会不会送一个女儿进宫?
不管用什么样的理由,李严做了大将军,对他来说都是一个无法估量的威胁。从此丞相府再也不是一枝独秀,大权独揽,必须和大将军府双雄并立,甚至可能要让大将军府三分。他不在成都的时候,张裔那个留府长史根本不可能是李严的对手。
这就是蒋琬主动要赶回成都的原因。
然而,诸葛亮担心的是,就算蒋琬回去,恐怕也无济于事。能对付李严的除了他自己,只有两个人,一个是马谡,一个是魏霸,可惜马谡和魏霸现在都不会帮他,而他自己又困在陇右脱不了身。
诸葛亮冥思苦想,无破解之策。这时,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姜维的声音在外面响起:“丞相,我回来了。”
诸葛亮一惊,随即大喜:“是伯约吗?快进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