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也很识趣,特别是唐正文,对着大家说道:“好了,别看了,一起去拔一下地里的草。不对,已经下班了,都回去休息吧!”
大家哪里还听得这一句话,忙着下班走人。谁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参与郑八斤的家事,徒惹一身是非。
郑八斤看着人们离开,只剩下胡英和郑八两,平复了一下思绪,开口说道:“妈,你说什么胡话,难道我就不是你的亲儿子?”
“唉,事到如今,我也不想再瞒你。”胡英说着,在郑八斤的搀扶之下,坐在了地里,开始讲起了往事。
“你不是郑八斤,真正的郑八斤已经死了。”胡英的脸上已经布满了泪水,看着郑八斤说道,“记得,那一年,他才三个月,突然得了一种疾病,上吐下泻,找了许多草草药,都止不住。”
“当时,又没人管,只有你奶奶和我带着上街去看,但是,又没有钱,到了医院人家也不收,说太严重,必须得进城去。”
说到这儿,胡英已经泣不成声,郑八两傻了眼,显然,他也不知道这些事情。当初,虽然已经十来岁,但是,根本就不是一个顾家的孩子,可谓吃粮不管闲事,从来没有抱过他的亲弟弟,一天只知道上山打鸟,以至于兄弟长成个什么样,得什么病都不知道。
郑八斤轻轻拍了一下她的后背,说道:“不急,您慢慢说。”
胡英叹了一口气,抹了一把眼泪,平复了一下心情,接着说道:“当时,我已经六神无主,不知怎么办……还好,你奶奶下定了决心,让我先背着孩子去城里,她去借钱。”
“你奶奶裹着小脚,依然走遍了所有亲戚,但是,大家都没有钱,只借到五角,还是两三家人凑起来的,坐着一辆去三家村拉褐煤的马车追上我时,已经是半夜。”
“而这个时候,孩子已经断气多时。我当时伤心过度,不知所措,就抱着孩子坐在一口井边。记得,那水井不断地往上冒着水泡,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就如一串串葡萄。”
郑八斤点了点头,从十里村去城里唯一的一条路上,确实有这么一口井,人们就把它叫做葡萄井。
传说,那水可治百病,走到那里的人,口渴也会喝一口,不渴也会喝上一口,再累都会精神百倍,可惜,这个叫郑八斤的人,终归是没有赶上,还不到葡萄井就去世了。
“我和你奶奶哭了一回,见已经无力回天,到了天亮,只好让我把你抱到了山上,准备就地安埋。就在这时,一个尼姑出现在我的面前,根本不知她是如何到来的,就如从天而降一般。”
“当时,我吓了一跳。尼姑却开口说道:‘别再难过了,你的孩子走了,观音大士又送给你一个孩子。’说着,真的从怀里抱出一个孩子,跟八斤一般大小,也就三个多月。”
“说完,尼姑把孩子放在了我的手里,又接过死去的孩子。我一看之下,这个孩子跟八斤有几分神似,他还对着我笑了笑。”
“就这样,我收留了这个孩子,抱着下山,你奶奶见了也很喜欢,就帮着抱回了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