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何要谋反啊!!”
“难道你以为,还真有人可以蒙蔽到寡人!?”
“还是你以为,你真的有能耐坐上这大秦帝王之位!?”
老秦王的神情,很是哀默。
他的心,真的很担心。
纵使秦蟜再无能,却还是他自小养大的孩子。
人老了,就不容易割舍这份隔代情感。
老秦王正是如此。
“蟜儿啊蟜儿,你难道还不清楚吗?”
“你根本就不是你大哥的对手。”
“你们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
“你就算造反,又有什么用啊!?”
“你大哥有一百种方法,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昭襄王望向了远方,心中却是无尽的担忧:
“唉~~~!”
“你这只小猪啊,你要是不造反,曾爷爷还能保住你,让你安享一生。”
“你这么一闹,你让曾爷爷怎么保你啊!”
老秦王真的老了。
他的帝王无情,也越加柔和了下来。
事实上。
自从见到了秦政那孤勇者的风范,他就已经崩碎了帝王无情之心。
他对秦政的极致疼爱,已经让他再无法对自己的血脉无情了。
秦蟜再蠢,他还是想要救的。
昭襄王只希望,秦政的下手不要这么狠。
他只希望。
自己还能有时间,救下秦蟜。
但人生总是如此。
你怕什么,就会发生什么。
昭襄王闭眼修行,等待了一个时辰后,终于再次听见了赵高的声音。
“拜见陛下!”
老秦王立即睁开了眼睛,望向了赵高:
“政儿打算如何应对此事!?”
他现在可是着急想要知晓秦政的策略,好以此做针对性的救人。
却没想到。
赵高此时给昭襄王呈上了一道文书:
“大殿下让奴才给陛下带来了这道文书。”
昭襄王接过了文书,缓缓打开了。
文书之上,只有三段文字。
“曾爷爷,曾孙儿可以放过秦蟜,大秦再乱之时,谁来放过万千生灵???”
“曾爷爷,为何你当年如此残忍,不愿放过作乱的公子壮,公子雍!?”
“曾爷爷,为何你老了后,如樗里疾请求你一般,请求我放过秦蟜!?”
每一段文字,就是一个问题。
每一个问题,都问到了昭襄王的心中。
任何一个问题,他都无法回答。
他也不想回答!
昭襄王心中震怒,气愤地怒骂道:
“这个大曾孙,逆曾孙啊!!”
骂归骂,他却是知道,秦政要对秦蟜下死手了!
以秦蟜那榆木脑袋,恐怕得死得很惨了。
“不行!”
“不能这样下去。”
昭襄王立即朝着赵高下令道:
“去,你去!”
“将文武百官召集起来,寡人要重新执政!”
老秦王等不下去了。
他要立即出山。
再任由秦政下死手,秦蟜就真的得死了。
却没想到。
此刻的赵高一反常态,诡异地一笑:
“陛下,三公九卿,全都在上方等着您了。”
昭襄王听着这般语气,顿感疑惑。
赵高竟敢如此对他说话!?
这是望了自己是谁的奴才了吗!?
但现在,并非责罚奴才的时候,救人才是最重要的。
昭襄王立即踏出凌天洞府,出现在了自己的宫殿中。
他一步腾空,来到了朝堂中。
此刻的朝堂之上,三公九卿(大良造缺失)都早已到齐了。
昭襄王来到了朝堂之上后,众位官员立即参拜道:
“拜见陛下!”
老秦王扬了扬手,缓缓坐在了帝王主坐之上:
“都起来吧。”
“诺。”众臣缓缓起身,皆是低头不语。
“嘭~~!”昭襄王拍了怕桌椅,十分狠厉地说了:“大殿下的命令,你们全都给寡人放下吧。”
“都说说吧,该如何处置,曾太孙受奸人所害的错误行为。”
老秦王一出场,就位秦蟜做了定性。
受奸人所害。
罪不在他!
很显然。
昭襄王这是提醒众臣,你们要做的,是想办法救下秦蟜。
此时。
丞相范雎缓缓走了出来。
他恭敬地参拜道:
“禀陛下,秦蟜造反一事,已是证据确凿。”
“更过分的是,秦蟜已是联系了五国,各出兵十万,一同合纵了八十万兵马,发兵我大秦之地。”
“此等大逆不道之罪,已是罪不容诛!”
“你说什么!?”
昭襄王本想斥责丞相,没听到他的定性吗?
可丞相的话语,显然说出了他最担心的事情。
那五国,还真的出兵合纵了!
到时候。
他们只要躲在身后,看着大秦将士的内战就行。
待大秦打烂了,五国的五十万兵马就能一拥而上,将大秦踏平了。
此刻。
面对昭襄王的质疑,范雎却是丝毫未改变话语。
他甚至决定,摊牌了!!
“陛下,大殿下已经安排好了一切,你就不必过多担心了。”
“你说什么!?”昭襄王的语气,十分十分地冷冽。
他怎么也想不到,范雎竟敢如此与他说话!
可范雎却是依然坚持这个观点:
“请陛下安心闭关,大秦之事,有大殿下即可!”
“放肆!!”昭襄王气愤地怒斥了一声,那霸道的真龙之气也随之释放开来。
“咚~~!”
范雎被镇压得匍匐在地,却依然艰难地叫喊着:
“请陛下安心......闭关!!”
这就让老秦王更气愤了。
他正想说什么,却被老御使打断了。
司马错走出了众臣之列,缓缓说了:
“陛下,我们年纪都大了,也是时候放手了。”
“无间行者,也该将一切都交给孤勇者了!”
昭襄王的目光,缓缓转向了这位御使大夫。
他的目光是诧异的。
因为。
昭襄王实在不敢相信,这位跟着自己七十余年的老人,竟是有一天走出来,劝他放手!
虽然他早已知道,司马错是秦政的人。
可他从未想过,这位老御使竟是在他和大曾孙之间,选择了他的大曾孙。
所以爱会消失的,对吗!?
这里说的“爱”,是君臣之礼。
七十余年的沉淀,竟是敌不过孤勇者的手段。
更让昭襄王诧异的,还在下一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