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 老拆迁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乌杨阙是整个南方地区唯一一座双子阙和双主阙都保留得完好的汉代石阙,发掘地点为忠县乌杨镇,也就是严颜的故乡,还没有开建的渝州三峡博物馆,已经提前敲定了它的一楼大厅楼梯两侧的c位。

    秭归的情形同样是如此,这里距离三峡大坝太近,被淹的时候属于首要地区,因此搬迁工作已经开始提上日程。

    来到秭归县文化馆,找到陈馆长,陈馆长介绍的第一号重点搬迁建筑,就是屈原祠。

    唐代秭归叫归州,刺史王茂元于唐元和十五年始建了屈原祠。

    宋元丰三年,宋神宗尊封屈原为「清烈公」,将屈原祠再次修缮,更名为

    「清烈公祠」。

    元泰定年间,知州王秃哥不花,至正四年,知州密儿呵玛又相继重修。

    清康熙八年知州王景阳,雍正十一年鄂省学政凌如焕,乾隆四十六年知州王沛膏,嘉庆二十五年知州李忻等,历代在这里主政的官员,都多次维修国屈原祠

    最终屈原祠形成了一处建筑面积为五千八百平方米,占地面积两万平方米的巨大建筑群,依山就势,逐级抬高,依纵深轴线方向修出多重台地,依次布置山门、前殿、后殿等祭祀主体建筑,两侧再配以厢房、碑廊、和配殿,气势恢宏,引人注目。

    相比中原和蜀都那些平原上的建筑,这种依山而建的建筑,立面、侧立面高低错落有致,层次感极强;再加上协调统一,质朴简洁,以灰、白、红为主色彩搭配;丰富的封火山墙种类,和墙头装饰图案纹饰,让屈原祠成了所有待迁移古建筑中最重要的一处。

    然后周至就啼笑皆非地发现,屈原他老人家,活着的时候颠沛流离就不说了,就算成了神仙,一样堪称「老拆迁户」!

    原来在一九七六年,因为修建葛洲坝工程,屈原祠就搬迁过一次!

    唯一值得屈老爷子安慰的,是这一次会有好多小伙伴搬过来陪伴他。

    江渎庙,新滩古建筑群的代表,因为新滩全淹,这次也要搬迁。

    江渎庙又名杨泗庙,是供奉长江中下游流域水神杨泗将军的建筑。

    杨泗将军的原型是谁流传着许多的传说,但是大多数传说里,杨四将军有一个优秀的技能——斩杀蛟龙。

    因此坐落在长江和香溪河之间,镇压水势,就是理所应当的了。

    建筑始建于北宋,屡毁屡建,现存的结构大多数是清代乾隆时期留下的。平面布局呈四合院式,门厅前有一个小院,另有正厅、厢房、偏房和天井,厢房设有楼,厢房外有廊桥,占地面积八百多平方米。

    江渎庙的价值在于其房屋的构架和各种装饰。

    明间为抬梁式木构架,次间为穿斗式。梁之造型为月梁形式,梁之间用雕饰有如意云纹的驼峰连接。

    建筑内装饰精美,所有的建筑构件如雀缩檐、廊轩、卷草吊挂楣子、以及格扇门、栏杆雕花等,都非常讲究。

    雕花有「暗八仙」,「金瓜柱」,「五蝠捧寿」,「戏文连台」等。

    免费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