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qiqixs.net
车营都是当初的河西守御千户所的老底子。当初杨凡把他们训练的苦不堪言。
之后又经历了草原之战。他们在战场上成熟冷静,发挥稳定。
立刻四个炮手就重新开始装弹。在火炮缓慢的后座到最后的位置,后坐力刚好消耗殆尽,火炮停稳。这个位置正好有利于从炮口重新装弹。这也是当初设计好的。
因为他们用的是丝绸包裹的定装发射药,所以省去一个影响射速的关键步骤。那就是清理炮膛。
如果用散装火药,因为这个时代的火药配置问题,里面还有很多的杂质,会导致里边有火星。必须用一种类似拖布的墩杆,现在水桶里沾水,然后反复清理炮膛,灭掉火星。
如果不把零星的火星灭掉,而是直接往里填发射药,可能会引燃发射药,或者爆炸。而此时,欧洲已经开始在燧发枪滑膛枪上使用用纸包裹的定装子弹。在火炮上也在实验采取纸包药包。
好处就是避免战场上因为紧张、各种因素干扰导致发射药装填的多了,少了等问题。现场称量和装填散装药还会被大风吹走,被雨水淋湿。既麻烦有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
纸包弹也有一个问题,就是纸不能完全燃烧,会留下残渣,一般火枪发射二十次,火炮三十次就必须停止射击,清理内膛。否则,残渣堵塞影响炮弹出膛,有炸膛的危险。
杨凡一步到位,直接用丝绸药包。丝绸可以完全燃烧,不留残渣,极大地节省而来时间。但是,弊端就是价格昂贵,最便宜的丝绸也不是纸能比的。
之所以采用定装发射药包,出了简化发射步骤,节约时间外,就是为了减轻重量,如果把弹头和发射药装在一起,重量太大,会极大地消耗炮手的体力。如果分开,重量一下子就下来一半了。装填也会更加省力。
这个时代的普遍经验看,红衣大炮射速在三分钟每发。因为他们的时间不仅仅浪费在了上述这些繁琐的步骤上了。最费时间的就是火炮复位。
红衣大炮这种重达一点五吨的重炮。没开一炮,巨大的后坐力,会推动炮架向后长距离的移动。如果想发射第二炮,必须把沉重的火炮复位。
如果土地松软,在后座中造成地面不平,塌陷导致火炮侧倾。炮兵还要用铲子重新整理发射阵位。让火炮重新平衡。否则火炮是歪的,就不知道炮弹打倒哪里去了。
杨凡设计的偏向车,本来就是装有轴承和钢制地盘的四轮重型马车。车内设计了类似于欧洲风帆战列舰的火炮复位用的系统。通过滑轨、绳索、滑轮组来让沉重的火炮缓慢后座和复位。并且利用这套系统调整炮口的上下左右,以利于瞄准。
这些偏厢车装载的五百公斤铜发熕炮,可以实现两分钟内发射三发的射速。这个射速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惊世骇俗的。
四百米的距离,穿着铠甲、带着武器跑过来大概需要三四分钟,足够有三炮的发射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qiqi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