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
《燃烧》首日票房3800万,力压《但丁密码》的2100万,成为首日票房冠军。
这个还算可以理解,毕竟是阿谋的电影嘛!
阿谋还是有牌面的!
次日票房居然有4300万…
这就有点不太对头了!
因为豆瓣口碑高达8.4分,而且差评多是:
ID‘老徐牧羊’:“有点过于卖弄,一部要靠过度解读来刻意神话的平庸之作...
ID‘油炸哈士奇’:“我看了两遍,也没懂社会阶层这个隐喻是导演有意为之,还是观众过度解读。我只看到了一个懵懂男孩陷落情欲,以及生命意义的虚无,有如塑料燃烧,一股黑烟过后,一切归于无形。
ID‘慕容瑾轩’:这电影不就是传说中的无病呻吟?矫情的要死啊!
一般有这种评价的,基本都是口碑不错,但是票房很差劲的文艺片。
第三天,差不多该跳水了吧?
好吧,第三天票房5100万…
首周末1.34亿。
相比较大卖的商业片,包括阿谋的《国际市场》,这个成绩都不算厉害,但是…《燃烧》的成本是3500万…
志在冲奖的文艺片啊!
首周末居然拿下1.34亿?
而且令人惊讶的事情还在继续——第一个工作日报收3900万!
而且热度奇高!
尤其是知乎、豆瓣,解读这个电影成了一种潮流…
这…这就有点离谱了!
包括沈长林在内,都挺吃惊的。
……
裤子在研究《燃烧》…
确切地说是研究《燃烧》为什么能大卖。
没有启用任何明星、流量,纯新人阵容。
探讨的东西也不像有市场的样子。
原著村上春树?
So?
说出除了《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的作品…
网上讨论的多是《燃烧》的插曲——《杀死那个SJZ人》…
“这个《杀死那个SJZ人》有这么厉害吗?我看了好多评论都在说这首歌绝了?”
“问题是,《杀死那个SJZ人》是2010年初的歌!”
好吧,一群人居然在分析是不是因为配乐…
《杀死那个SJZ人》是《燃烧》的片尾曲,也是插曲…
之所以用这个配乐,主要是暗示中仁(彭俞畅饰演的角色)的父亲是因为下岗然后成了抢劫犯…
影迷们也顺着这个路子去解读。
然后,一堆人讨论下岗问题,得出结论:
当时的那股浪潮快而迅速,将城市里的所有人通通淹没。水泥丛林无法阻挡这浪潮,因为这浪潮就从这城市而起。这浪潮,名为资本,名为市场,名为时代!
时代的灰尘,落在普通人身上就是难以跨越的灾痛!
裤子注意到了,沈长林也注意到了…
这帮人胆子真大!
这是可以讨论的嘛?
然后他编辑了一个微博:“《燃烧》,大家不用过分解读,其实就是一个三角恋的情杀故事…”
但又一想,会不会有点小题大做?
而且自己如果发了微博引起更多人讨论怎么办?
算了,我还是闭嘴吧!
《让子弹飞》解读成那样,也没见上面有什么表示啊…
算了,放任不管吧。
当然,也有一批人认为《燃烧》是借了《我是演员》的光环,让很多观众感兴趣了…
《天阿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