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所说的“北方”,自然是指蒙古。
在隆庆时代,明穆宗朱载垕(hòu)虽然荒淫无度,并且死于媚药,
却有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的全力辅佐!
朱载垕在位期间,革弊施新,北与蒙古开关议和,南开月港通商,海内外得到大治,史称“隆庆新政”。
从那时候起,蒙古人通过“通商”得到了急需的物资,再也没有南下劫掠,大明的北方自此平定。
此时,王立提到“北方”,众臣全都一脸懵逼。
“诸位大人,本厂公得到消息,皇太极六万大军进入蒙古喀喇沁部,意图不明!
你等,可否知晓?”
这话一出,殿上瞬间炸了锅!
朱由检,也有些坐立不安了!
王立很聪明,没有说“皇太极可能会南下”,只是如实说出皇太极的动向!
不论朝廷如何应对,不论结果如何,都跟自己毫无关系!
朝上正在议论纷纷,司礼监太监方正化匆匆入殿,在朱由检耳旁低语了几句。
顿时,朱由检脸色铁青,额头汗珠涔涔!
“朕……刚刚接到战报:建奴兵分两路,正在攻打龙井关与大安口!”
“啊……我在宣府的边军几近溃散,这可如何是好?”
“皇上,皇太极的胆子也太大了!我得赶紧调集重兵,必须守住遵化!”
“李大人,京师只有一万京营!
如果调往遵化,谁来守卫京师?”
“要不……调袁崇焕回京?”
“不行!如果袁崇焕回京,山海关咋办?锦州和宁远又咋办?”
“皇上,依下官之见,袁崇焕必有通敌之嫌!
他奉命镇守关锦防线,不仅没有收复国土,还让建奴直逼京师,罪无可恕!”
“没错!要守住京师,必须先斩袁崇焕!
关宁军耗费了那么多银子,却守不住一个山海关……”
“何大人,傅大人!此语荒谬!”王立提高嗓音,打断了礼部尚书何如宠的话:
“何大人,你是瞎了还是聋了?
万岁爷的话,你听不懂吗?
建奴是从蒙古南下,又不是从山海关入京!
跟袁督师有半毛钱关系?”
“王公公,此言差矣!”面对喝斥,何如宠并不生气,而且理直气壮:
“袁崇焕奉命抗击建奴,他自己也立下了“五年平辽”的军令状!
今,袁崇焕一寸国土未复,反而让建奴直逼京师,难道不敢处斩?
王公公,你……你远在山西却急着回京,莫非……事先知道皇太极西进蒙古的消息?
你知情不报,延误战机,论罪当诛!”
“何大人,你这顶帽子,扣得也太大了吧!”
王立冷眼瞪着何如宠,并且向他逼近几步:“何大人,你诬陷本厂公“知情不报、延误战机”,可有证据?
在四个月之前,本厂公远在锦州的时候,就跟袁督师各自上书,希望加强蓟门一线之防御!
十日前,本厂公远在山西的时候,得知此消息,第一时间向万岁爷上了奏书……”
“咳……咳……”
朱由检连声咳嗽,赶紧打断王立的话:“诸位大人,此时不是争吵的时候!
建奴即将南下,应该讨论如何应对!”
朱由检这么一说,何如宠赶紧闭了嘴。
因为,朱由检没有承认“王立上过奏书”,却也没有否认!
其实,朱由检不敢承认!
如果承认了,这一切的罪责,以及后世可能的历史骂名,都要由他承担!
然而,朱由检提及“如何应对”,殿上马上就鸦雀无声!
过了许久,王立试探着上前一步:“万岁爷,依小奴之见,可以向全国发出通告,诏令各州各府之军队回京抗敌;
京师城中,富户商贾云集,可以暂时允许他们招募私军,协助京营守卫京师;
京师的城墙又高又厚,城上还有大炮!
一万京营加上临时招募的士兵,可轻易坚守数月!
眼下即将入冬,只要京师各地坚壁清野,远道而来的建奴粮草不济,他们攻城不克,必会自行退去!”
这话一出,众臣尽皆点头附和,何如宠却极力反对:“不行!不能允许私军存在于京师!
而且,仅有的一万京营,不足以守住京师!
依微臣之见,应该速速诏回袁崇焕!
让他不惜一切代价,将建奴挡在遵化以北!”
话音落下,殿上又是阵阵附和声。
不得不说,何如宠还真会见风使舵!
他刚刚还说袁崇焕“通敌”,马上又对他“委以重任”!
甚至,把他当成唯一的救命稻草!
态度转变如此之快,王立自叹不如!
只可惜,朱由检和殿上众臣,已经乱了阵脚!
已经吓破了胆!
让“袁崇焕掏皇太极老窝”的建议,此时万万不能提了!
虽然不能提,想办法把袁崇焕留在辽东,还是有希望的!
王立正要开口,河南道御史、太仆少卿侯恂又开了口:
“皇上,王公公与何大人的建议,都有可取之处!
微臣以为,我在坚守京师的同时,应该诏令袁崇焕回京抗敌,而不是去守遵化!”
“嗯!不错!侯大人之意,正合朕意!”
听到这话,王立失望不已!
尼玛!
朱由检都开了口!
想掏皇太极的鸟窝,彻底没戏了!
不过……
想想办法,应该还是有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