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qiqixs.net
第一千三百三章因由
作为西国大夏的东境重镇,也是东部第一大行省;霍山道,除了已实现郡县化的七州一府,数十城的管辖之外;还变相坐镇和管控着东境,充当缓冲地带一干的属国、城邦和边地贵族、诸侯分藩。
因此,在霍山道的地方治理架构上,多有类比安西都护府及诸多都督府之处,却又要更加复杂一些。其中,既有仿照东土大唐的道——州/府——县,设置的都督/总督——刺史/太守——县令/城主。
也有类似中土区划的三司四使,所设立的(边境)总督/(内地)高官、大断事官、民政官、监理官和度支官等等;而这些重要职位,通常被复古化的尊称之为司空、司寇、司寇、司宪、司农等等。
但相对中土的三司四使,无疑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宜,以及对应身份的卫队和部门编列的附属武装;身为总镇一方戎务的总督,更是拥有私家卫队之外,霍山道境内,十几个军城镇戍的调遣指挥权。
除了这些长期屯守性质的军镇戍垒,以及本地编练的少量州城守卫队之外;同样还有驻扎在府城的外堡,直属于伊都(伊斯法罕)的天城十卫之一龙鳞右卫,以及一支轮流看守行苑的内廷宿卫。
除此之外,若是遇到重大事宜或是严重事态;总督还可以请出伊都颁布的敕令,按照一定比例征发境内,所有在册边地贵族的私兵,诸侯外藩的藩兵、属国城邦的兵员,组成联军进行讨伐或防御。
因此,在总督看似如此强势的权柄背后,是大断事官、宣政官、监理官和度支官等,同样由伊都任命的次级封疆大员,所形成隐形制约和相对平衡。虽然不免陷入职权上的拉扯,牺牲了部分效率。
但却保证了地方上的相对平稳和长期安定。而身为边境行省的大断事官,相对于那些内陆行省的断事官们;之所以多出一个“大”字;也代表着比这些位高权重的同僚们,高出一截的地位和职权。
因为,大断事官不但要负责,霍山道日常的刑政狱讼、官民裁断;往往也兼领了伊都藩务院的判司职责。因此,可以就近裁处所在行省的属国城邦,边境贵族、诸侯外藩间的争议事端和法度适用。
只有涉及谋反、逆乱等少数重大罪责,才会转呈伊都藩务院和御庭,恭请帝君圣裁。因此身为大断事官,既有相应权威和影响,也有潜在的巨大利益。就算爱惜羽毛什么不做,也能获得可观进项。
而作为现任的霍山道大断事官叶海山,也是行省数以百计的推事、巡官和成百上千法吏、狱卒、捕役的领头人;甚至能够自身的资历和家族背景。在明面事务上,与执掌军民庶务的总督一较长短。
相对在地方拥有偌大权力,但同样为伊都所防范和警惕的总督;在前代帝君继任的朝堂风波中,被迫远离伊都的大夏中枢,前往东境就任大断事官的叶海山,才是某些人眼中更为衷心可靠的臣下。
而他身后的家族,同样也是大夏建国至今的显赫门第之一。当然了,作为他的先祖叶儿孤白,原本只是一个不知来历的山民;在波斯都督府的疾陵城以铜匠为生计,被卷入了当地民众的抗税暴动。
那时候,还是新兴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的统治时代,在来自呼罗珊本地的阿拔斯军队镇压之下,这场名为艾亚尔(武装平民)的各路暴动相继失败;仅有叶儿孤白脱颖而出,带领残部逃入山区中。
在附近山民和沙漠部族的支持下,与黑衣大食的讨伐军周旋了数载;却屡屡拒绝了呼罗珊总督的招安和诱降,最终山穷水尽的被围困在了,内沙布尔附近的山丘上;但这时候他的救星却从天而降。
由梁公率领的西征大军攻入呼罗珊,其中一直南下的归化人偏师,轻而易举的击溃了,围困他的大食军队;也将这只不足数百人的疲敝之师,顺手作为向导和前驱,纳入了大唐远征军的序列之中。
此后别号“铜匠”叶儿孤白,及其召集而来的抗税百姓、山民和沙漠部众,随着唐人的远征大军一路转战万里,从呼罗珊之地一口气杀到,地中海东岸的黎凡特,也参与了耶路撒冷城中的大校阅。
亲眼见证了大名鼎鼎的七海都督府和日月所致碑的奠定;而身为心慕王化、勠力效死的典范之一;他自然在其中得以出人头地,最终成为大夏立国时第三批册封,二十三家归化元勋/功臣氏族之一。
因此,作为出身微寒而不忘本的象征,叶儿孤白为后世子孙,传下的家族徽章和旗纹,同样是一把铜色大壶;与此同时,他又在家训中鼓励子孙后代,积极迎娶土生唐人的女子,以改换血脉外形。
甚至规定了后代之中,若非母系为唐人血脉的子弟,不得继承主干的家业;而只能放到外地去另立门户。为此在历代的家族传续当中,闹出了好几次的纷争和动乱,乃至有人为追逐所爱放弃继承。
因此,以叶姓沿袭至今的大断事官叶海山,除了源自母系遗传的一点须发微卷,在外貌体征上已然与绝大多数,黑发黑眸的土生唐人无异了。当他穿上唐式衣冠,就更似一位不折不扣的唐土官人。
此时此刻,年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qiqi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