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将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qiqixs.net
    就在将近正旦佳节的隐隐氛围中,暂时放下诸多政务冗繁的李弘,也来到了新设立不久的猫坊中。正所谓是上所好而下必效从;如今在这里已经聚集了,至少七八十只的大小狸奴,专供日常的赏玩。

    因此,在轮到不当值的日子里,绵延了好几片的跨院和花圃、树木中;里头总是充斥着形形***的吸猫人等。就算是五肢不全的宦者、内侍之流,偶尔也会混杂在其中,对着毛茸茸的生灵倾诉些什么。

    而新君李弘,则是通过专门的夹墙步道,来到了最内里的狸奴祠中。作为猫坊最大的配套建筑,这座独占一座院子的狸奴祠,被修的相当精致气派。在内殿四壁更是由名家执笔,绘满千姿百态的猫儿。

    而在正中的墙面上,则是变成了各种穿戴衣袍或是甲胄、裙裳,手持各色礼器和刀兵、仪仗、乐器,驾车乘马宛如出入扈卫一般,的拟人化直立猫咪。但在祠内其他的地方,就显得相当简单而朴素了。

    除了一座写着「敕命清宝灵尊」的神牌,及其龛台外,空空荡荡的没有任何多余陈设。在唯一的供桌上,也不是常见的香火、灯烛等物,而是各种手工缝制的毛绒玩具、人形布偶,堆满了一层又一层。

    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弘也是忙里偷闲专程过来倾诉一番心事,顺便获得某种指引和不一样的见解。主要是贵为天子之后,更不能像往日东宫那般自在;几乎每时每刻都有人盯着,记录至尊的一举一动。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被人,诸如天子对着空气自说自话,或者与一只不告而来的狸奴对话;那也太过耸人听闻,或是吓死人了。哪怕只是一点传闻泄露出来,也很容易被当成癔症,或是其他精神毛病。

    也唯有在这里,他可以让人关起门来,走到这座狸奴祠的正殿上层,专门留出来的八面塔台顶端;在四面视野敞阔无遗之下。与应约而来的江畋,进行敞开心怀的交流。这段时间,又发生了好些事情。

    比如:

    作为政事堂中资格最老的宰相,在家苟延残喘的侍中戴至德,终究没能熬过这个秋天。照例追赠恩隆,诏令百官前往吊丧,并门荫其数子五品以上官身,拔举长子戴良绍为水部员外郎、显义陵署令。

    紧接着,身为昔日东宫最有力的外援,亦师亦友的宰相张文瓘;随着李弘的登基,也像是诸多心愿毕了一般的,身体迅速垮了下去;虽在宫中使者的探问和派医之下,还算意识清醒,但开始交代后事。

    受到这两位的影响,事实上政事堂的宰相,已经七十五岁高龄的中书令郝处俊;也开始萌生退意而上表乞骸骨。但是却被新君留中不发,并且专门召对了一个多时辰后,加太子少保衔,特准在家奉公。

    而随着这三大元老宰相,相继退出政事堂的日常当值;也无不在昭示着,源自高宗时代的某种落幕。随之脱颖而出的政事堂执领秉笔宰相,却并非一贯追随张文瓘,亲近东宫立场的门下右仆射李义琰。

    而是以重开西域之功,再度出将入相的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尚书左仆射裴行俭;加中书门下三品。再辅以高宗传位时,在场见证和记录的黄门侍郎裴炎,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补入政事堂当值。

    时称:「大小二裴,金紫满堂。」

    在新君登基才两个多月的时间,身为侍御史的狄怀英,就已战斗力非凡的干翻好些人了。除了整肃了河南府内,贪渎不法或是尸位素餐之辈;还将十数名横行肆意的公卿子弟下狱,令街市风气一肃。

    然后,又弹劾司农卿韦机,在修建上阳苑的新宫过程中,一味只求壮丽豪阔而滥发民力,宣索于各方奇花异草,假山怪石;有导上为奢泰,鼓励攀比之嫌;更阴损圣德,因此司农卿韦机不得不去位。

    此外,又有尚书省左

    司郎中王立本,恃宠用事,私下聚敛为一时豪富,日常起居和器物用度,多有僭越之处。被狄怀英弹劾之后,罚没家产充公,本人则酌情贬放为洵州司马;到岭南去养鳄鱼去了。

    似乎是受到他战斗力充沛的潜在刺激;在这段时间内,至少又有十多名的朝臣、京官,以年迈、身体不虞之故,主动请辞或是告病还家;或者干脆就是上书请求外任地方闲职,只为了避其锋芒而已。

    当然了,身为东宫旧臣的狄怀英,这一系列举动也不是无的放矢;而是为了配合新君倡导的,节俭慎用、恤养民力的主张;虽然,身为践祚不久的新君,不可能轻易改变和扭转,偌大体制的惯性。

    但是,作为新君最基本的态度和执政风格,却多少可以吸引一些有识之士,乃至是想要上进的投机之辈。而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新生事物的邸闻和文抄,无疑发挥了意想不到的朝廷喉舌和风向作用。

    甚至,在新君倡导的广开言路、四方纳谏如流之下;作为昔日东宫创办的《古文今要》,几个后续增设副刊,甚至成为了那些品级、身份不够,无法在朝会上进言的,广大低品官吏、士人的发声平台。

    或者说,作为制造舆论的武器,报纸第一次在这个时代,展露出它真正应用的部分价值和威力。虽然目前还只能通过,强化人手和投入的馆驿体系;抵达一些望要大邑而已,甚至连部分州城都未普及。

    但是,依旧架不住一时洛阳纸贵的现状,无论发行多少。都被官吏、士人、学子和商贾,争相购置或是雇人眷抄多份;再转送给亲朋好友,或是托送回乡里;以为某种时尚或是用作对朝廷风向的参详。

    这一点,却是朝野上下的传统势力,或是沿袭成惯性的旧有官僚体系,无法阻止和公开对抗的既成事实。同样在新君登基之后,得到大力推进的,还有东南沿海的市舶使,和西域、边塞多处的互易场。

    因为,在这些新兴的生意中,已经造就了一批潜在的既得利益群体;还同样变相巩固了,朝廷在西北延边地区的统治和控制力。商路往来的发达,还变相反哺到当地的驻军,减少朝廷维持的潜在成本。

    还有在天下各处望要、名城大邑,推广官办学校和病坊(医院)制度;乃至开设定期的制科试,选拔医科学生;虽然导致的争议不小,但都没人敢于公开否定这种,救护黎庶、弘扬教化的政治正确性。

    所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qiqi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