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一十四章 劣根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qiqixs.net
    新历5年6月23日。

    郑森收到江南、岭南、南洋各地的早稻收获情况之后,知道一统中原的时机成熟了。

    今年南方各地的早稻,一共种植了1.5亿亩,平均亩产144公斤,生产了稻谷216万吨。

    粮食公司收储了97万吨,加上去年剩下的166万储备粮,目前库存达到263万吨。

    这些粮食足够900万人吃一整年。

    而且接下来还有北方的冬小麦和大豆、高粱;江南和岭南晚稻、大豆;南洋晚稻、香蕉和面包果。

    而南方各地的农户,  粮食储备都足够一家人吃至少半年,有些农户甚至储备了两年的粮食。

    被人革联控制了好几年的江南和岭南,只要不是懒汉,基本都是谷仓塞满了干稻谷和豆子。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农户自然知道粮食不能积压太久,哪怕是有宣讲官普及储存技术,  农户的谷仓仍然达不到3年的保存极限。

    而各地的宣讲官也在配合粮食公司,让农户将手上的陈粮拿出来销售,然后用新粮储备。

    不过陈粮不能超过2年,  不然价格就要折30%。

    加上工业部门生产的物资越来越多,品类更是琳琅满目。

    农户也是人,有物质基础的情况下,自然不会太亏待自己。

    目前乡村地区对于化肥、铁器、农机、生活用品的需求量非常惊人,各地供销社的商品,都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今年上半年,单单是鸟粪石化肥,不算官营农场的采购,个体农户就采购了5.3万吨。

    然后就是棉布丝绸、胶鞋雨衣、肥皂蜡烛、牙刷牙膏、锅碗瓢盆、玻璃制品、木制家具、小五金、装饰品等。

    很多人都过上了小地主都不敢想象的好日子。

    毕竟按照一家五口计算,一户就要50亩耕地,北方则是100亩耕地,如果都种植粮食作物,在风调雨顺、基础设施完善、肥料支持的情况下,每年可以生产17~20吨粮食。

    而农户自己哪怕是敞开吃,一年也吃不了2吨粮食,  这个富余是非常明显的。

    要不是这几年收到战争的影响,粮食价格非常坚挺,  估计很多农户都要改种其他经济作物了。

    比如南洋群岛、吕宋群岛各地,现在甘蔗、桑树、棉花、椰子的种植面积那是节节攀升。

    这些经济作物就是为了生产白糖、饲料、纺织品、食用油、造纸、堆肥。

    而郑森并不需要强制要求农户种植什么,而是通过收购价格进行调节,比如这几年内部需要庞大的粮食,用于稳定新占区域,那自然需要继续维持粮食收购价格。

    等到完成统一中原之后,则可以压下一部分区域的粮食收购交给,让这些地区的其他作物种植面积提高。

    不过粮食种植面积的底线,是有一个计算公式的。

    即年个人粮食需求最低量÷耕地年亩产×总人口×预防值=国内耕地安全值。

    人革联设定的年个人粮食需求最低量为300公斤,目前耕地年亩产为263公斤,最新总人口为3021万,预防值为3.6。

    即300÷263×30210000×3.6

    ≈124050000亩。

    也就是说,人革联此时需要至少1.2405亿亩耕地,才可以确保在出现大规模战争、天灾的情况下,稳定住内部的粮食供应。

    这就是底线。

    其中那個预防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每10年的平均粮食亩产、人口自然增长率、天灾造成的减产率,进行定期的调整。

    准备得如此充分的人革联,让郑森可以长期维持高强度的对外战争。

    ……

    有了今年的早稻收储数据,郑森便立刻下令前线部队,向关中、晋地、巴蜀发起全面进攻。

    早已摩拳擦掌的前线部队,  一收到郑森的指令,宛如闪电一般,从三峡、潼关、雁门关直插而入。

    轰!

    关中平原的门户,冷兵器时代难以撼动的潼关城,在重炮打击下,迅速土崩瓦解。

    早已潜伏在唐军中的黑衣卫,加上被策动的唐军士兵,此时也迅速相应。

    “杀!”

    “为了大同世界!”

    “我不是贵族!不杀我……”

    “快走……”

    哪怕是李唐在潼关城上装备了二十多门青铜大炮,仍然没有抵挡住陆军和空军的联手。

    加上唐军很多普通士兵,根本没有为李唐拼命的想法,不到一个小时,这个千古雄关就陷落了。

    不过驻守这里的唐军,还有一部分李唐的死忠,以及豪强族兵,他们才是硬骨头。

    城市巷战是难以避免的。

    秘密隐藏在潼关的李唐内卫,则迅速放飞了上百只信鸽,这是早已准备好的预警体系。

    留在长安的李孝恭,迅速日儿子带着5万人马,向河西走廊撤退,他自己则留下来。

    谷囉

    “耶耶!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qiqi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