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显,就是在说商贾赚了钱又不肯缴税。
“朕可以告诉你,现在河上所驶之运盐商船,每十有七八船,甚至九船为私盐,而官盐却寥寥无几。为何如此?便是因为私盐可无须上税!各地官商勾结,尤其是两淮官员普遍与盐商勾结起来,偷逃税款,致使朝廷每岁既得盐税金额骤降。盐商与官员得了好处,便可花天酒地,纸醉金迷,到了扬州,一人购置两匹极品瘦马都不会眨眼!陈子龙,你天天为商贾们说好话,你可曾接触过商贾?知晓其收入与生活如何?若是一概不知,便得出朝廷盘剥商贾之结论,便是坐井观天、闭门造车矣!浙江茶课收入每岁不过数百两银子而已,即便按照一千两银子计算,朝廷商税为三十税一,售出茶叶折银也不过三万两而已。陈子龙,你觉得浙江一隅每岁只能卖出这点茶叶否?若是由你来稽查此事,你该当如何?是与此等奸商同流合污?或是与其势不两立?”
“……”
陈子龙是没想过皇帝会说出如此能够结合现实状况的言辞的,一时之间也无从反驳。
因为他知晓的都是大道理,完全脱离了实际情况。
盐商如何生活,他全然不知。
扬州瘦马也只是见过,听说过其高额的售价,仅此而已。
倘若盐商当真可以一掷千金,轻松购入扬州瘦马,这就与无利可图决计联系不上了。
“朕在移驾南都之前,便在对岸的扬州停留过些许时日,自然了解一些内情。众所周知,田贵妃出自扬州,当地官吏与商贾见朕不收其好处,便纷纷送给田贵妃。陈子龙,你可曾知晓盐商送给朕之贵妃的是何物?一座逾七尺之高的斑斓珊瑚!两淮产此物么?非也!乃是购自广东!据说花费万两不止!此物能中兴大明么?自然不能!此物能击退东虏么?自然亦不能!然此物能讨好朕,这便是那些盐商送礼之初衷也!陈子龙,你认为朕当是该收如此礼物还是不该收呢?收了可否是昏君?不收可否是明君?”
“……”
盐商居然如此行事?
陈子龙在心里腹诽不已,如此一来,岂不等于枉费了士子们的一番心意么?
倘若此事当真属实,那以后可是要与两淮盐商划清界限,以免被牵连其中。
“朕于崇祯二年下旨恢复东林名誉,修缮东林书院,而今岁乃是十二年,刚好十年光景!朕知晓你与夏允彝、杜麟征二人亦在崇祯二年,于松江组建‘几社’,志向与东林大同小异。然十年已过,东林依旧执迷不悟,宣称消除弊政,停止加派,实则以抗拒征收商税为己任,拼命加赋于农户!张溥、张采二人斥资四十万两从朕这里买了两个侍郎之职,此二人自就任之日起,便频频上书,要求朕下令朝廷削减商税,其心昭然若揭。不若如此,背后出资之金主焉能轻易放过此二人?买官所耗费这四十万两银子便是从欲征商税里扣除而已!朕想知晓,你可认为朝廷理应少征商税,多征农税乎?”
崇祯现在后悔得要命,当初魏忠贤就应该彻底将东林连根拔起才对,不然哪还有当下如此烦心之事?
东林就是一群恩将仇报的白眼狼,真是看错这些道貌岸然之徒了。
除了少数像首辅瞿式耜这样的之外,都应该去戍边或者挖矿!
“……或是……”
“你可认为商贾是人,而农户非人乎?”
“……学生不敢!”
“你可读过《管子?小匡》?”
“学生读过!”
“士农工商!商为最低,农比其高不止一位也!今士子为商贾开脱,而刻意打压农户。此策是圣人教导之?还是太祖高皇帝陛下教导之啊?”
“学生不敢!”
“非是不敢,而是敢得很啊!岁岁敢!月月敢!天天敢!适才还在皇城外高声诉求,来到朕之面前,焉能不敢?”
“……”
陈子龙只得跪在地上,不敢轻易回答,再说错一句,那就更加的斯文扫地了。
论实情,盐商做的极为过分,关于购买扬州瘦马,陈子龙也听说过些许。
按排名,商贾自然无法跟农户相提并论,更别说超过其排名,跃居次席了。
“朕问你,若是两淮盐商偷逃大量税款,被你稽查,你又该当如何?”
“……学生定当将其严惩不贷!”
“今朝廷欲严惩偷逃税款之奸商,而你欲加阻止,你又置自己于何等境地?奸商之帮凶乎?”
“……”
“朝廷无法征收税银,若是因此而无法拨付军饷,以抵御东虏叩关,致使东虏夺取大明北方之国土,你可算是东虏之帮凶?”
“……”
“尔等皆欲废黜太子,动瑶国本,大明基业不稳,而流寇从中受益,若是改朝换代,你可是还想当贰臣乎?”
“……学生万死不敢!”
这一个个问题砸到陈子龙的头顶,他可是一个都不敢答应,否则名誉扫地不说,还会遗臭万年。
之前认为自己理直气壮,能够为商贾帮衬,便等同于主持大义,为珉出力了,没想到最后居然会被视为奸商之帮凶!
因为税银欠收,而让东虏或者流寇灭亡大明,这种倒行逆施之举,陈子龙就更不敢做了,只怕祖坟都得被乡里给刨开……
“你不敢,并非意味旁人不敢。仙界军师刘伯温曾掐指测算过,尔等之中,便有降清之人,还以此为荣!”
“……”
跪着听了半晌的士子们脑子里一下就开锅了,愣在原地,呆若木鸡。
降清当贰臣?
陛下这是在说笑么?
有幸进殿之人,互相都较为了解,算得上仁人志士了,焉能如此无耻?
“陛下,此事非同儿戏,万不可……”
“你可认为朕是在儿戏?大伴,念一下陈名夏之履历!”
“是!陈名夏,将于崇祯十六年中进士,为殿试一甲第三名(探花),后授翰林院修撰,官至户部给事中。待崇祯十七年,北都被流寇攻陷后,向李逆自成乞降。清军于同年入关,流寇不敌南逃,陈名夏再向清军乞降,遂升至吏部侍郎之职。后被劾为结队营私,且谄事清睿亲王多尔衮。陈名夏对此极力辩白而触怒朝野,被判斩首,后改为绞死。其子陈掖臣被杖责四十,流放辽东……”
等王承恩念完关于陈名夏的内容,这下不光陈子龙傻眼,当事人陈名夏傻眼,连没听过这篇故事的文武群臣也都傻眼了。
没想到陈名夏居然是如此下作之人,先投流寇,后降东虏,可恶至极!
退一万步说,李逆再不济也算是汉人,可投降东虏算怎么回事?气节何在?
既然都投降了两次,认了两个新主人,那就谈不上甚子气节了,苟活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