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想瞧瞧郭荣小儿看到军情时的表情。”说着,李重进拆开了三子递来的密信。
看了两眼,李重进微笑道:“庆哥儿想的倒有点多,范质明哲保身,哪敢掺和文武之争?还说什么文官势力膨胀,嘿,没这可能。”
在李重进看来,这周朝毫无疑问是武人的天下,文官,那就是替武官效命的附庸。
吴观瞥了眼密信:“庆哥儿确实有些杞人忧天了。”
李重进将整封密信看罢,说道:“不过最近这江宁府竟然半点动静也没有,着实有些奇怪。”
吴观猜测道:“可能是在谋划更大规模的北上。”
“确有可能...”李重进略微思忖一番,心中打定主意,决定明日命令驻守濠州定远县的武行德在濠州,以及更东面的泗州境内打探一番,看看唐军是否有绕道淮河下游,逆流西进的可能。
收拢思绪,李重进将密信递给吴观,吩咐道:“研墨,我要给张永德写信。”
吴观先是将密信与邸报分门别类放入柜中,再迅速地研好墨汁。
李重进拿起毛笔,在白纸上写了四个拳头大小的字:速回寿州。
“速回寿州?”吴观逐字逐句读出,有些摸不着头脑。
“我与张永德的仇怨,都是装给郭荣看的,如今郭荣撕破脸皮,这仇怨也就没有装的必要了。”李重进将笔搁到笔架上:“要逼迫郭荣退让,光有我可不行,张永德也得出份力气。”
说罢,李重进起身:“待墨干,就星夜给张永德送去,我还要去看会书。”
吴观盯着纸上四个大字,暗自叹息:这世道恐怕又要乱起来了,希望不会到造反的地步,周朝才不过六年呐......
......
朝廷邸报沿官道不断向南递送。
第二日黄昏,两骑快马在城门即将关闭之际,驰入滁州城。
马崇祚正要放衙回家,恰逢邸报到达,便决定在衙门里看过邸报再回去。
身为
自汉、唐、宋、元、明直到清代,邸报的名称虽屡有改变,但发行却一直没有中断过,其性质和内容也没有多大变动。随着造纸的发明和发展,东汉年间,我国用植物纤维造了纸,邸报已用纸来抄写,从而使邸报得到进一步发展,更便于发行和传递。到了唐代,由于驿道的改善,邸报的传送就更快了。
据历史记载,汉代的郡国和唐代的藩镇,邸报
都曾在京师设“邸”,其作用相当于现今的驻京新闻机构,重在传达朝政消息,凡皇帝谕旨、臣僚奏议以及有关官员任免调迁等都是邸吏们所需收集抄录的内容。“邸报”最初是由朝廷内部传抄,后遂张贴于宫门,公诸传抄,故又称“宫门抄”“辕门抄”,这实际上就是最早的一种新闻发布方式。
唐玄宗时公元713年到755年最早关于邸报的书面记载是孙谯的经纬集读开元杂报。记载着某日京僚行大射礼于安福楼南。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某日皇帝自东封还,赏赐有差等等,开元杂报只是孙谯自己加的称呼,并不是官方正式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