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以朱熹的《集传》为参考,《春秋》主左氏、公羊、谷梁三传及胡安国的注释,《礼记》由于没有特别权威的著述,所以主要以古注为主。明朝的八股取士虽然在后世褒贬不一,不过对于现今的朝廷来说明显更符合朝廷的统治需要。
翌日。
“平之,我多方打探之下最终选了两家书院,其中一家是本地颇有名声的生员李秀才,这位李秀才如今年三十有二,据传下次秋闱必能得中举人,对于科举制艺一道十分擅长。”林振南缓缓地向李杰说道。
“另一位呢?”
“另一位则是周秀才,今年五十有二,他办的书院倒是出过不少秀才,举人也出过两个,在教学方面很有心得,不少人家都将孩子送去他的书院就读。”
李杰最终选择了周秀才那边,因为像李秀才这种对于科举仍有野心的人,等到他打算参加乡试时,肯定不会有多少时间放在教学方面,反而周秀才这种已经放下科举的人,在教授学生方面肯定会更用心一点。
周秀才的书院开在远离闹市的城外,绕过一段山坡之后,只见书院坐落于闽江支流附近,四周依山旁水,院墙外面种满了柳树,不时有背着书箱的学子结伴前往书院,年纪大多在8岁到10几岁之间,像李杰这么小的倒也十分罕见。
“这间院子一共有三进,前面两进都是书院,第一进是刚刚入学的学子授课的地方,第二进是准备参加科考学子授课的地方,第三进则是饭堂兼一些陪伴学子的仆人落脚的地方。”进门前林振南向李杰介绍道。
待通报后,很快,他们便见到主人了。
周秀才年纪五十出头,身材中等,脸庞清瘦,脸上皱纹虽多但是双目炯炯有神,下巴续着胡须明显精心打理过,一身青色的袍子,一股文雅之气萦绕其身。
周秀才微微颔首打量了一番李杰,随后和林振南寒暄几句便领着二人前往偏厅,也算是小型会客厅,平时周秀才在这里接待前来书院访友的书生。
偏厅中隐隐可以听见四周传来的读书声,此时偏厅中林振南和周秀才正细声交流着,这种交流对于林振南来说有点不太适应,他平时说话嗓门震天,同读书人交流起来刻意压低嗓音可是为难他了,为了儿子能够拜一个好老师他只能忍着了。
约莫一刻钟后,两人交流完毕。
周秀才便对李杰进行了初步考核,所问的题目既有蒙学内容也有平常实事,见李杰虽然年幼,但对于他所问的问题都能够流利的答出,而且话语间条理清晰,对此感到十分满意,严肃的脸上在考核完之后带有笑意。
随后李杰先是叩拜孔子神位,双膝跪地九叩首,然后拜周秀才三叩首即可,一番礼仪之后奉上束脩,周秀才算是正式收下李杰了。
书院规定每天上午9点需赶到书院,下午3点才能放学归家。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每日早上天蒙蒙亮便起床开始练桩功,练1个时辰左右洗漱一番吃完饭,便由小厮陪同出门上学,下午回来之后习武1个时辰,吃完晚饭之后便开始读书习字,一手好书法在科举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就像现在的卷面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