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974 群起哄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如一张外卡换接下来六年的连续参赛,类似情况在巡回赛里比比皆是。

    如果这一招行不通,像中东赛事那样财大气粗也行,一张五十万美元乃至于一百万美元的出场费支票就可以邀请到四巨头的光临,轻而易举就能够引爆话题和焦点。

    当然,也不是随随便便什么球员都能够称得上“票房号召力”。

    一般来说,巡回赛里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世界排名前三十的球员,他们的参赛本身就意味着关注度;一种则是话题球员,比如刚刚在大满贯爆冷击败四巨头,一个转身就会成为两百五十积分赛的香馍馍。

    另外,还有两种特例——

    一是本土巨星。来自自己国家世界排名最高的球员,不仅对观众来说是一种刺激,同时对年轻球员也是一种激励。

    一是世界巨星。比如费德勒、纳达尔;比如小威廉姆斯、莎拉波娃。而现在,高文也正式跻身如此行列。

    事实上,美网结束后,高文接下来的赛程安排就是焦点。

    原因非常直观——

    世界第一争夺战。

    高文需要参赛也需要积分,否则世界第一争夺战根本就不可能发生,自然而然高文的每一站赛事都是焦点,和其他四巨头重合吗,还是互相错开?频繁参赛吗,还是控制质量?

    同时,“搏击不断”的全网热议也让高文的市场号召力扶摇直上,撇开话题性和人气度等等暂时不说,新鲜感破表,这是其他球员都无法比拟的优势。

    所以。

    除了华夏的两站赛事已经板上钉钉之外,高文还有哪几周选择参赛?选择参赛的话,同一周往往有两项乃至于三项赛事,又选择哪一项?

    高文还在纽约忙碌的时候,各大赛事和托比亚斯的电话、邮件往来就已经忙碌起来,焦点纷纷聚集。

    对赛事来说,他们想要蹭热点;而且,他们还想要签长约。

    巴塞尔就是经典案例。

    得益于费德勒和瓦林卡的存在,巴塞尔已经拥有票房保障,但巴塞尔赛事总监通过费德勒的关系说服了纳达尔,赛事票房上座率根本就不需要担心,哪怕只是一站五百积分赛事也总是能够制造话题。

    现在,也有赛事希望能够和高文签署长期出场合约,不止一个两个而已——

    某种程度来说,赛事组委会的处境,和去年各大品牌有些相似。

    高文的崛起速度着实太快太快,杀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他们还没有来得及观察和判断,也没有新人福利期,高文就搭乘小火箭一路狂飙,要么当机立断抢占先手,要么就彻底丧失主动沦为热锅上的蚂蚁。

    从去年美网到今年美网,才仅仅一年而已,各大赛事都在摸索高文的票房号召力,也在摸索高文的赛程安排,还没有来得及摸索出一个所以然,“第五巨头”就已经响彻全网,赛事组委会瞬间陷入被动。

    怎么办?

    如果他们想要说服高文前来自己的赛事参赛,难度直线上升,十八般武艺都使用出来。

    和巴塞尔一样,维也纳也祭出自己的杀手锏,希望通过蒂姆说服高文前来参赛,在这场“高文争夺战”里抢占先机。

    但显然,维也纳赛事总监应该忽略了一件事,蒂姆不是费德勒。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