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芳给老太太算一笔账:“我五天往供销社送一次绿豆糕同江米条,就算一次赚十块钱,十次,一个半月我就一百块钱的身价,您这是赔本的买卖,占便宜的是他们向家。”
金老太:“这么说也对,不过那也不是外人,那是姑爷。媒人说了,以后你们小两口子挣钱小两口自己拿着,多通情达理的人家。可别这么说了。”
金芳看出来了,现在老太太看向家哪都好,半句不好都听不得。金芳觉得自己多余。
然后老太太开始发愁:“你说人家给了咱们那么多,咱们给姑爷准备点什么,不然多拿不出手。”
自家啥家底,心里没点数吗?这问题根本就不用考虑,因为没有。再说了,大姑娘都给他们家了,还想咋地?
金芳:“那是定亲,都是男方给女方东西的,您给男方东西算怎么回事,倒搭。”
老太太拍打孙女一巴掌:“乱说什么。”
跟着就让金芳去厨房做点心,说是回头定亲时候给亲家带过去的,不拘礼不礼的,就是一份心意。
老太太特别舍得豆子,金芳看的嘴角都抽抽了。
就看着老太太在家里东折腾,西折腾,反正闲不下来。也不知道倒腾个啥。
别管老太太什么心思,晚上的时候金芳照样同向阳一起去追着放电影的,卖他们的小玩意,两人的心思都在攒自行车上。
向阳算了,使点劲,等定亲以后,把聘礼都算上,买自行车不是问题。
当然了要是金芳愿意把自己赚的钱贴补点,那就更没问题了,不过估计难。
自家对象把钱看的很紧,这是向阳对金芳的另一个认识。
往好里说,那是会过日子的,往事实一点的方向说,那就是个只认钱不认人的。
当然了,人家看老太太比看钱重,啥时候自己能混到老太太在金芳心里的地位,他就算是出头了。
金芳也看了,向阳倒腾的小玩意,越来越多,不过每样都能一晚上脱销,赚钱那真是简单的很。
遗憾的是两人路上没法拉手了,要拎着很多的东西。
这年头的买卖说好做也好做,说不好做也不好做,只要你了解消费群体的购买力就成。比如肥皂,现在叫胰子,这玩意每家都用,向阳弄来多少都能卖光。
比如吃的,就只有搞对象的那一拨年轻人小群体舍得花钱。
所以金芳检讨了一下,她就是针对的消费群体太片面了。
好在她也赚不来向阳这种,奔波式赚钱。一天蹬自行车好几十里地,她可赚不来这个钱。
也就向阳成天跑的美滋滋的。好像有用不完的劲头一样。
她要继续往高消费群体努力。
而且这次去看电影的时候,金芳就发现了,向阳不光自己卖东西,还把东西分成了好几拨在往外销售。
村里平时看到过的几个小伙子,都过来向阳这里拿东西,然后善意的对金芳笑了笑,扭头就扎人堆里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