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3章 奋起直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越多,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后,陈耀华和521工程指挥部的技术专家们认为,此前进行的TSM材料及其衍生产品的研究思路,跟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的方向是基本一致的,差别在于这种材料在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到第四代,甚至第五代产品,而国内的521工程研究开发的TSMT系列衍生产品,才相当于国外的第二代产品。

    对过往的情况进行分析后,老陈和其他专家普遍认为,在TSM材料开始研制的起步阶段,国内技术水平跟发达国家的代差也就一到两代,但近十年国外在这方面发展太快了,平均三年左右就开发出新一代产品,而国内因为种种原因,在TSM材料的升级换代方面却原地踏步,停滞不前。

    在对国内外现状进行分析比较后,结合国内的实际需求,陈耀华和同事们决定奋起直追,他首先向梅院长汇报了这方面情况和国内各行业的需求,还有他们的设想。

    “耀华同志,我在这方面是外行,你是国内TSM材料方面的顶级专家,我相信你们的分析判断,你把你们的设想和计划打个报告,在部里备个案,然后你们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开展工作了。你说得对,耽误了十年,咱们要有紧迫感,要奋起直追,否则差距会越来越大。”作为一名老领导,梅院长对老陈寄予了厚望。

    陈耀华在521工程指挥部组建了一个技术专家组,由他出任组长,专家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周玉明、许巍、田海涛、黄哲明及何鸣等人组成,主要负责收集国外有关TSM材料的最新信息,另一部分由老钱、孙良才和高建生等人组成,他们负责新材料开发所需原料的研制。

    科研工作者都很务实,认识到落后的现状,他们既不气馁,又敢于坦然面对差距,为了缩小这种差距或迎头赶上,夸夸其谈或坐以论道都毫无意义,唯有立即行动起来,脚踏实地的工作,才是唯一有效的办法。

    从此以后,技术专家们在各自的自行车把上总是挂着一个兜子,里面装着有关书籍和技术资料,不分上下班,一有时间就研读分析。不得不说,国外的先进技术令他们大开眼界,无论合成工艺,条件控制,仪器设备,还是原料精制和检测方法,都让他们耳目一新。

    通过对国外新技术的分析,他们发现第三、四、五代TSM材料的功能和性能都在不断扩展和提高,在讨论技术跟踪方案时,专家们的两种观点出现了分歧,一种是循序渐进,从第三代产品做起,另一种观点是跳过第三、第四代,直接研发第五代TSM材料。两种观点都有各自的道理,谁也说服不了对方。

    到了陈耀华拿主意的时候,他决定整合现有资源,在TSM研究室成立两个材料合成课题组,分别命名为试验四组和试验五组,四组负责第三、第四代材料的开发研制,五组直接探索第五代TSM材料的合成技术。

    这显然是个两头兼顾的方案,有人认为通过这些年的磨难,老陈变得圆滑了,他不愿得罪人,在技术方案上搞平衡。

    陈耀华对此不以为然,他承认这是两头兼顾的方案,但他认为两头兼顾很有必要,因为一方面TSM的第三和第四代衍生产品在国内还是空白,国内相关行业有这方面需求,而且研究开发这两代产品,还能为第五代产品的研究开发提供一部分技术支撑;另外,直接研究第五代产品,如果可能的话,可以藉此追踪该领域的世界前沿,所以,这方面的探索也很有必要。老陈认为两种方案都有道理,都应得到支持。

    几位专家对陈耀华的想法由衷佩服,在研究方向和科研选题方面,大家终于达成了一致。

    无论第三、四代产品的研发,还是第五代TSM材料的探索,都面临着很多技术难题,光靠试验四组组长田海涛和五组组长黄哲明,显然无法解决这些难题。陈耀华决定发挥集体智慧,继续保留521工程指挥部专家小组这一机构,以便对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咨询。

    虽然不知道国外先进技术的具体细节,但通过多渠道交流和借鉴,对第三第四代TSM材料的技术方案有了大致了解,在随后的研发过程中少走弯路,起码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在专家组的指导下,试验四组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研制出了跟国外第三代产品性能相当的TSM材料,陈耀华要求四组的技术人员和职工们一鼓作气,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把第四代产品搞出来。

    田海涛是个慢性子,搞出第三代产品后,他想利用整理数据和编写试验报告的机会休整一段时间,便以此为借口,消极应对陈耀华提出的要求。

    一次到班组检查工作,陈耀华发现除了田海涛和几名技术人员在伏案工作,四组的其他职工都比较悠闲,经打听得知,田海涛让职工们放松一段时间,过一阵子再开展新的试验。

    老陈感到纳闷,已经安排下去的工作,到这里怎么就停下来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