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清不楚,你觉得按照原有模式处置嘉华银行,要付出多少成本?
这场辩论吵得越凶,鬼佬控制下的港府就越尴尬。
其实,做为第三个外交官出身的港督,卫奕信还是挺有格局的,认为高爵士决定选择中信来收购嘉华银行,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所以呢,高弦点到即止,摆上了酝酿已久的,旨在主动争取香江银行业监管职权的正餐,那就是,在总结自一九八零年代初以来的香江银行业危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完善香江银行业监管机制的调研报告,隆重公布了,并毫不掩饰地希望可以成为新修订版的《香江银行业条例》。
顺便指出一点,以前香江出现银行业危机,都是鬼佬控制下的港府,从英国请来专家进行调研,然后在报告的基础上。形成进一步完善的法令条文,颁布施行。
现在这一套流程,被高弦领导下的香江外汇基金管理局,抢着做完了,具体方面,英国专家还是照旧要请的,但不能只听一家之言,比如华尔街专业人士也被请来参谋,那种微妙制衡的主导权,懂的都懂。
这份满是含金量的调研报告亮相后,像嘉年银行卖得不合适的小丑戏码,也就没人关注了,迅速被挤出了媒体的板块。
不过,嘉华银行这个问题银行的作用,还在,甚至不小呢,因为调研报告的内容,很多都是以嘉华银行为典型的反面教材,来阐述条例如何新建立,或者修订完善,不但形象得栩栩如生,对症下药的针对性也不言而喻。
简单举个例子,实控人为来自星加坡的刘灿松的嘉华银行,这次爆发危机的主要原因是,贷款畸形地集中于新马财团,高达十五亿港元之巨,占嘉华银行总贷款二十九亿港元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结果贷款一出问题,嘉华银行便跌入深渊。
有鉴于此,调研报告提出,必须加强对本地认可机构,也就是持牌银行、持牌接受存款公司、注册接受存款公司的贷款、投资限制,以防止风险过度集中,并堵上本地认可机构实控人通过代理人公司,向本地认可机构随意借款的漏洞。
其中有这样一条,即本地认可机构不得对任何人士或商户、对公司董事及相关人士,提供,超过认可机构本身实收资本加上储备,百分之二十五的贷款。
更多的内容就不展开了,免得费力不讨好地让人感到枯燥。
简而言之,这个调研报告除了含金量极高,还平易近人得能让媒体讨论得头头是道、津津有味,以至于对香江外汇基金管理局升格为香江金融管理局表明支持态度,但迟迟没有实际行动的港府,不得不接过来,宣布正式着手修订《香江银行业》条例。
惠丰大班浦伟仕拿到这个水到渠成地公布于世的调研报告后,不由得菊花一紧,高弦还真会挑机会出手,看样子,财政司银行监理真要划到香江外汇基金管理局那边了,那惠丰银行所掌握的香江银行业中央结算权,岂不是真的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