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一点不改变,他们也就很难对华夏的经济改革作出真正具有指导意义的贡献。
也就是说,上下要团结起来。
要真正地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把群众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然后再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而没有真正的基层磨砺,就无法获得这种真切的体验与认知。
当然,林子长这么年轻,就能有这么高的见识,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显然,林老对他的教育算是比较成功的。
而在交谈的过程中,陈子长对陈东的认知也是一再刷新。
而他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陈东的见识比自己还要高得多。
这是当然的,陈东有着上一世的记忆,拥有着后世几十年的见识和经验,而且,他如今还不断在国内、国际穿梭,对比国际、国内的不同之处。
他一直战斗在金融、产业的第一线,比之林子长这样的不算真正进入商业圈的高层后代,不知要强出多少。
虽说林子长也在经商,不过,他的路子是有点走歪了。
他走的路线,是官商的那一套。
虽然他刻意隐藏自己的身份,但是外界还是能从他的行事风格和言行中探得蛛丝马迹,给他行方便。
这方面,虽然林老指出过,但是林子长的父母不愿让儿子吃太多的苦,而且现在人的局限性,让他们看不起民营经济,导致林子长并没有真正接触华夏经济最具活力的部分。
另外,虽说现在这个时代,各种资讯已经很发达了,人们很容易从公开渠道获得相应的知识,但是时代局限性还是存在的。
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当事人很难认清自己当下所处的时代的很多事情。
必须得隔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看清当时的时代脉搏。
即后人可以通过不断研究前人的所作所为,获得相应的经验教训。
更不用说,很多事情在当时处于保密阶段,也存在很多以讹传讹的地方。
总之,人们要获得正确的认知,有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陈东通过了自己的不断钻研,结合后世的那些理论框架,对曾经的知识、新闻进行深入地剖析,探究其中的关节,才真正看清当时各种政策及众多措施的逻辑,分析其存在的优缺点,以及带来的相应后果。
很多当时看起来很好的政策,在实际执行中出现各种偏差,有很多是人们完全预料的。
也有很多曾经很受追捧的明星企业、明星模式倒下了,原因有很多,教训也很深刻。
就比如,受到人们广泛吹捧的苏南模式倒下了,曾经被誉为民族企业的典型代表的联想,后来才被人们看清楚它的真面目——只是组装者、进口商而已。
但是,也有很多曾经看起来很弱小的经济发展方式,后来竟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就比如曾经一度被人诟病的山寨,即仿造。刚开始,产品质量也很差,但是后来,国内的很多生产厂家开始掌握了相应产品的生产奥秘,获得了它的设计工艺、生产方法,生产出的产品的质量就越来越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