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做起来却并不容易。首先,要按照所铸火炮的大小,分五节做出泥模;然后按照泥模节数分制铁模模型,每节泥模分成两瓣,用车板旋制内面,使表面光洁形状规整,然后烘干备用;泥模内放入预制的把手,浇铸时和铁模铸成一体。”
“用泥模翻铸铁模之时,先将炮口那一节倒置在泥质平板上,用泥填充其中一瓣,烘干后,盖上泥质平板,将型箍紧,浇注后便得到了第一节铁模的一瓣。然后出去填充的泥巴,又可以如法炮制,得到另一半的铁模。这样一节一节的浇注,皆可以铸造成层层切合的整套铁模了。”
天子刘洵将这些工艺细节全部记录了下来,就好像直接看到了整个制造过程一般清晰。
铁模的铸造办法其实并不是天子刘洵自创的,其实在后世满清末年鸦~片战争期间,这个办法便已经产生了。
当时满清使用的火炮已经多年没制造新的火炮了,尤其是南方沿海地区很多炮台的火炮都是几十年前乃至更早康熙、明末时期铸造的。
因此在战争开打后,满清才发现大炮缺乏,而北方用于拱卫京师的炮又不敢轻易南下,所以就要下面的官员加快制造大炮,而泥模制造大炮周期太长了,所以当时就有能让想到了金属模制造工具和农具速度快的特点。
于是乎满清便开始经过一系列改进措施,将这个办法用来铸造大炮。
显然铁模铸造大炮不仅具有铸造周期短的优点,而且还具备重复利用的优点。这样不仅减少制造周期而且还能使得大炮尺寸一致,实现标准化生产,其工艺还可以减少出现蜂窝等缺陷的可能性。
可惜的是,这个新的铸炮方法出来没多久,满清就投降了,甚至还没来得及铸造几门大炮。
“还有一点,铸造火炮也和打造火铳一样,必须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上的尺寸来,决不能有任何差错!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标准化,才能铸造出精良的火炮。”
不经意间,天子刘洵便洋洋洒洒写了上万字的铸造工艺流程,而后才长出一口气,又整体看了一遍,便装入皂袋交给了中常侍耿国。
“立即派人将这份东西交给陆军部尚书史曾,命其参考使用!”
中常侍耿国恭敬的接下,而后便要前去办理,却听天子刘洵又嘱咐道:“这份东西乃是绝密,你还是亲自去一趟,亲手交给陆军部尚书史曾!”
中常侍耿国也是暗暗一惊,不敢怠慢急忙拱手领命。
当中常侍耿国风风火火的赶到长安城外的工坊时,陆军部尚书史曾正在召集一众部下在大堂议事。
此时工坊按照工艺铸造的十九个泥模全都报废了,晾晒了一个月的时间,没有一个完全干透的,全都不能用!
此时陆军部尚书史曾可谓是心急如焚,眼看着火炮的研发项目刚刚开始就要停滞不前了,可是军工司的一众百工却没有什么办法,在大堂内众人正在争论不止。
“启禀尚书大人,中常侍耿国已到工坊!”
“什么!”
陆军部尚书史曾急忙带着一众部下出去迎接,虽然中常侍耿国只是宫中内侍,但却是天子刘洵的心腹近侍,多年来又兢兢业业,从未有干预朝政的恶行,所以耿国在朝中上下的口碑还是很好的。
见面之后,中常侍耿国笑着行礼,而后将天子刘洵的资料呈上,说道:“尚书大人,这份便是天家要仆送来的东西,请尚书大人过目!”
“有劳中常侍了!”
而后陆军部尚书史曾便吩咐左右准备酒水,却被中常侍耿国拦下了:“吃酒的话还是下次吧,尚书大人太忙了,我便不在这里叨扰了!”
陆军部尚书史曾客气了一番,便带着一众部下将中常侍耿国送了出去。
而后陆军部尚书史曾拆开了天子刘洵的方略,随后便给众人穿越。
“什么?竟然还能如此做!”
“铁模!竟然是用铁模!”
“如此就可以避免泥模的各种弊端了!”
一时间,众人纷纷惊叹了起来,原本萦绕在众人头顶的阴云瞬间消散。
陆军部尚书史曾更是大笑了起来,说道:“好,好啊!现在万事俱备,天家有给咱们送来了可行的铸造方略,诸位就忙活起来吧,咱们可不能让天家失望!”
“诺!”
:。:
顶点地址:
移动端: 感谢您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