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四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之间?”
“很可能如此,当然也不排除这片空地在荷花池建成之前就有问题,但是这个范围太大,根本无处可查,所以只能先从荷花池入手。”
“那我们现在做什么?”
“去见一个那段时间生活在学校的人。”
“哦,那至少也七、八十岁了,你怎么找到的?”一安的形象在我的眼前瞬间高大了起来。
“刚才不是告诉你,我找到了一本六十年代的毕业生相册,我对照着2004年参加学校八十周年校庆的校友名单,找到了8个人。通过他们留下的联系方式,用校长的名义与他们取得了联系,但是现在距离当时又过了快十年,很多人都陆续去世了,幸好还找到一个,他就在G市的白云里养老院。”
养老院远离市区,周围环境十分清幽。左边是一个小型植物园,平时人很少,偶然有周围小区的老人和小孩在里面散步。右边和后面都是小山丘,空气清新,的确是一个养老的好地方。
沿着两米多宽的主干道进去,一路鸟语花香,我忍不住啧啧赞叹:“环境真好,以后有钱,我也要在这样的地方买个房子养老。”
“还是五台山好。”一安一脸认真,一下子就把我逗乐了。
转了几个弯,很快就到了养老院的接待处,一个护士打扮三十多岁女人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她让我们简单做了登记,就领着我们到了一个靠着花园的房间。房间不大,十多平米,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冰箱、空调、电视机该有的都有,十分干净整洁。靠窗的位子,放着一把大大的摇椅,上面安然的躺着一个老人。老人看上去七、八十岁的样子,头发花白,正眯着眼睛惬意的晒着太阳。
“陈老师,有学生来看你了。”护士敲敲门,吆喝了一声。
“哦。”老人闻言慢慢睁开了眼睛,目光炯炯有神,倒是十分精神。
“你们是哪一届的啊?人老了,记性不好了,学生的样子都记不住了。”老人爽朗的笑着,就要站起身来,显然十分高兴。
我急忙过去搀了他一把:“陈老师您好,我是Z大的学生王逸轩,这位是莫老师。学校想在90周年前把校史资料补充一下,您知道很多资料都不见了。我们从校长那里得知您是学校资深的老员工老校友,Z大的历史您一定最清楚,所以希望您能跟我们讲讲。”
一路上我想了很多理由,考虑再三,还是觉得从学校工作入手比较容易沟通。
“哦。”陈老师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倒也没有怀疑:“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啊?”
“主要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那段历史,因为客观情况,那段历史相对空白。”
“那个时候啊,让我想想。”陈老师舒服的靠在椅子上,半眯着眼睛,似乎陷入了沉思。过了许久才缓缓开口:“四十年代末,我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孩。我从小在Z大长大,在我的印象中Z大一直是一所优秀的学校,也培养了不少人才,所以在62年毕业后我选择继续留在这里教书。时间过得真快,当初自己才是二十几岁的小伙子,现在都已经老的快走不动了。”
低沉平缓的话语慢慢从老人口中传出,仿佛拉开了一道时间的闸门。我和一安不敢打断他的思路,点点头,没有插话。
“我刚毕业那会,一切都挺好的,学校也愿意栽培新老师。可惜后来,哎,学生不思学习,老师不思教育。不过六七十年代,每个地方都一样,也不仅仅是Z大。”
“那Z大在那段时间有没有发生什么重大的事情?”
“重大的事情?”
“比如荷花池?”一安突兀的插嘴。
一听到荷花池三个字,陈老师的脸色瞬间就变了,刚才一直慈祥和蔼的脸顿时就僵硬了下来,看向一安的眼睛里充满了疑惑和戒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