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qiqixs.net
今年冬天,注定所有人都无法好好过年.
先是大朝会时,来自钦天监监正的一封上奏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位监正上朝时向皇帝禀奏"北方有大雪,京中可能将有雹灾"的推断,被朝堂上一干朝臣纷纷痛斥.痛斥之人觉得此事无凭无据,各地又没有雪灾的奏报,这只能算是个人臆断,不该在朝会上当做正事上奏.
钦天监原本并不是显要的官衙,只负责勘测天文地理,修正历法,以及卜算天气等事务.钦天监根据天象推断出天气,在确定晴朗的时日,皇帝才会进行祭祀,狩猎,出征等一系列活动.
而地动,大雨,干旱这种灾情的示警,大部分都不是来自与钦天监的预判,而是由各地的钦天监外派属官观察气候和动植物的情况,若出现异象,再送入厩的钦天监,然后再行监测.
这位钦天监的监正足不出户,只在京里夜观天象,就掐指算出北方已经在下大雪,京中要有雹灾?那还祭祀天地干嘛?先把钦天监的监正供起来拜就行了.
但监正却继续进奏,说此预测并非他所做出,而是来自于负责观察星象天文的五官灵台郎张玄.此话一出,痛斥之人倒少了一半.
这携臣中有不少人也信奉道教,对于龙虎山的道士张玄,自是并不陌生.
张玄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七品官,却大有来头.他出身大族,其先祖正是东汉时的太史令,制作出"地动仪","浑天仪","指南车"的张衡.
张玄家学渊源,从小学习天文和历算.后来他家的旧交,龙虎山崇道观的道首玄妙道人去他家做客,对他大为欣赏,在征得张府的同意后,将他带入龙虎山出家为道.张玄十岁时得受"授箓",成为正一派正统,开始系统学习天文,历法,风水,阴阳之学.
龙虎山乃是"正一派"的宗坛,正一派讲究修身养性,鼓励弟子积极入世,度己利人,所以门下弟子均可娶妻生子.正一派在达官贵人中也很受追捧,有许多文人雅士争相入教,学习各种养生之术.
由于并不好炼丹,正一派的名声极好,先皇起义时,也曾派有道兵下山援助,负责测算天气,勘定水源,其中一些善于医术的更是成为了"军医",救治了不少兵丁的性命.
这张玄在二十四岁时,因成功预测出一次地动而名动天下,被点召入京,进入了钦天监.他和钦天监里从"吏"或者"算"出身的官员不同,一进去难免颇受排挤,得不到重用.
可他在朝中的官职虽小,在"正一派"里却有四品的道位神职,所以对此不以为然,也并不和他们争名夺利.再者,他进京为官也只是为了躲避家中的逼婚,并不是为了官位,自然对着看的也轻,反倒更加受人尊重.
他擅于风水堪舆,在厩名头甚大,有时候某个官员倒霉时,还会去钦天监请他看一看府里的风水.他每每过府指点几下,这些官员果然很快就去了霉头,更是对他信服.
也有人想要开府立宅,请他勘测风水的,皆有收获.
若是顾卿来看,也只能说他是个名副其实的"神棍".
本朝的皇帝楚睿并不关心这些神鬼玄学之说,所以对这身为五官灵台郎的张玄一无所知.后来这张玄在紫宸宫的书房里对他"冒死直谏",遂让楚睿这个官员产生了兴趣.等他仔细查问过他的来历出身,才知道这人原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这正因为他的上奏比李茂"听闻堂侄所述"更有说服力,所以楚睿在心腹大臣们商议过后,决定不再由李茂上奏,免得让世族敏感,本来能成的事情再生波折.张玄原本就是关心天下苍生,对派系斗争不感兴趣,皇帝叫他上奏,他就顺着皇帝的意思,和监正一起挑明了"北方大雪"的灾情.
若说钦天监的奏疏只是让朝堂上某些官员将信将疑的话,那国子监太学生们后来的联名上奏,就坐实了通州,汾州两地官员"瞒报灾情"的罪名.
这件事的起因,是一位国子监的学生赶回家过年,却发现道路冰封,雪没至大腿处,无法再往北前行一步,只好折返回程,滞留京中,不免埋怨,其他原本留在京中过年的通,汾二州学子得知情况,不免担心家乡,便到处打探,通州和汾州遭遇大雪的传言好像就在那一夜之间突然传遍京中.
从北方折返的学子有感于途中贫民无衣御寒,无屋遮蔽,冻死街边的惨状,便起了陈情的想法,联合其他通州,汾州的学子,一起在宫门外上奏.
国子监太学生联名在宫门外为民请命,这在大楚立国十余年来还是第一次.这群学子书生浩浩荡荡地从国子监街穿过中门大街,直至东市进入内城,再到宫门外,一路上引起无数官员和百姓的侧目,在厩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这些太学生在宫门外高声请愿,要求朝廷赈济灾民,惩治瞒灾不报的恶官,倒是让许多百姓拍手称快,只是很多本该管辖这些事情的官员对此事都不甚了解,不免有些打脸.
此事造成的影响很大,皇帝也不得不出面下谕,言明会派出御史探明灾情,就地赈灾,绝不延误,这才让太.[,!]学生们散去.
皇帝接见了联名上奏的学子,并且回应了这些国子监太学生们的陈情,也让这些国子监的学子们感激涕零,恨不得立刻"肝脑涂地",以谢君恩才好.士林也对御座之上的楚睿大为赞誉,写了不少歌功颂德的诗赋.
本朝言论比前几朝自由的多,现在这些国子监的太学生们以白身"□□陈情",真的引起了皇帝的重视,甚至取得了成功,不得不说,这让一些没有进入朝廷的文人学士们看到了另外一种言路.
一切都按照楚睿和李茂等人的设想在一步步的推进着.腊月里,学子与清晨联名上奏,皇帝大发雷霆,当日中午下了谕旨,立刻派遣御史带着一支禁军出京,查明灾情.
第二天上朝后,楚睿就雪灾一事进行问政,世族派和保皇派又在扯皮不已,对"怎么惩治官员"和"如何赈灾"你来我往的争论,唇枪舌剑,颇有摆开拉锯战的架势.
这一切,皆应验了李茂和楚睿的预想.
好在他们留有后手.
最后"中立派"的吏部尚书张宁上奏,建议让受灾当地的官员配合京中派出的御史,先在当地赈灾,若表现好,戴罪立功,若赈灾不力,两罪并罚.如此一来,既能解决燃眉之急,又能让这些受灾地区的地方官不至于继续拖延.
京中在对那些提出弹劾的官员反弹如此之大,皆因这些地方官和京中高官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皇帝愿意先按下惩治罪责的事,以赈灾为优先,给了世族的高官们"皇帝又一次向他们妥协"的信号,加之重灾不赈确实有亏德行,便没有再阻碍此事.
政令一旦通达,做起事来就极快.
京中通往通州和汾州的各段驿道里,马上拨出近千人去洒土撒盐,清扫积雪,让受灾的百姓可以南下避灾,又在沿路设置粥棚,发放寒衣,派出兵士看管物资,防止发生哄抢.
京中达官贵族,富商名人也都捐出钱粮,加设粥厂,协助赈灾.
年底发生雪灾,自然是大大的触霉头,对过年也造成了影响,但也正因为是在年底,各地赋税都已经上缴国库,国库丰盈,户部尚书做起事来也有底气.
户部尚书自然是想在这次赈灾中大大露脸,每日里宿在部中.工部要负责清理道路,架梁架桥,还要防止雹灾,负责督促厩内外加固屋顶和房屋等等,户部和工部每日忙的旰食宵衣,恨不得手脚并用才好.
腊月二十三,正是祭灶之时,忽有汾州的密使入京,这密使没有从驿道走,一路行来颇有凶险,进京后不久就直接进入了宫中.
有官员密报,说是当地马场里负责养马的马曹在焚烧马尸.这位派出密使的官员叫做刘鹏,乃是汾州的参议,探查情况时被牧场的牧丞以"地方插手军务"的罪名扣押.另一位参议带着牧场地方的乡兵与管着厩牧事宜的马曹,兵丁已经对峙了几天.
等楚睿看到奏报,真是连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qiqi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