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1章大汉内外之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平和时期。但南方战事则持续了较长的时间。

    自建初元年(公元76年)开始,南方哀牢王就开始对大汉郡县进行进攻,而其起因,则要追溯到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春天。这年,哀牢王柳貌主动归附汉朝天子刘庄治下,刘庄经过认真的考虑,随即任命郑纯为益州西部都尉,管理哀牢国的土地。郑纯是广汉郡人,深谙为官之道。他到任之后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四处走访,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郑纯为官清廉、善用宽和知道教化当地人。没有多久,当地人就对郑纯产生了很深厚的感情,郑纯不辱使命,终于在当地扎下了根,并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向当地人们传授汉人的礼法和农业手工业相关方面的技术。郑纯的行为使当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哀牢国人民也深感其恩典,对于汉朝的统治,也逐渐习惯和适应。可惜事不久长,随着郑纯的去世,他的继任者便不再延续郑纯的治民政策,而是不考虑实际,盲目地向当地人推行汉法,遇有不服从教化的人,就用严刑峻法对其进行惩治,一时之间,哀牢国地区人民对汉朝官员畏惧如虎,然而自己无数代人薪火相传留下来的传统,又如何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变呢?即使改变,也应该在自愿的前提下,而不是屈服于暴力强权。

    早在汉朝进入哀牢国地区以前,哀牢国国王柳貌的归附举动就有一些人反对,他们认为这是背弃祖宗和传统大不敬行为。哀牢国数代人的基业,就这样拱手让人,自然使得那些元老重臣们心有不甘。只是因为柳貌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甚为崇高,所以那些内部反对势力也只能心里不服,而没有相应的行动,加之当时汉朝强盛,威加海内,四夷拱手,使得他们一时之间,倒还找不到有力的反对理由。而且由于郑纯的宽仁政策在当地甚得人心,这种反对之声也就日渐淡化。

    等到柳貌一归天,新任的哀牢国国王类牢便在反对势力的鼓动下,准备起兵反对汉朝。加上汉朝官员的欺压和盲目执政,哀牢国居民和当地统治阶级终于忍无可忍,断然起兵。当地首府不韦县陷落,太守以下的地方官员全部被杀。哀牢国势力在取得进攻不韦县的胜利之后,兴兵继续向北。不久,益州告急。刘炟接到益州的告急文书,急令益州刺史调集各郡郡兵南下增援。他下了严令,无论如何也要守住博南山北麓的博南县!等待朝廷援军的到来。

    虽然皇帝早就决定不擅自对周边地区动刀兵,但事已至此,就由不得自己了。只能先平定叛乱,在徐图进取。

    正在刘炟为边境战事四起而发愁之时,十一月,阜陵王刘延谋反。

    权利争夺,古今有之。但唯独皇室之中的争斗显得尤其激烈。叛乱者成功则已,不成的话,只有死路一条,而且自己的族人也要跟着遭殃。因此古今中外,对于皇室之中的兄弟相争,都让人谈起色变。其血腥和残酷,丝毫不亚于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

    很明显,刘炟并不是嗜杀之人。相反,他看到自己叔叔谋反的消息,并没有当即派人去抓他,而是着人严格按照法令,对其罪行进行辨别真伪。最终的调查结果表明,刘延叛乱罪证确凿。但是其叛乱的手段就不是很高明了,他并没有联合文武官员进行逼宫,也没有擅自调集军队围攻宫廷。他幼稚地认为,使用巫术可以让刘炟陷入危机,使得自己登上皇帝宝座。与其说刘延有罪,不如说是他糊涂。当年刘秀因为巫卜预言起家,但并不是因为它真的有什么实际的神奇作用,而是因为这巫蛊之事广为天下人所知,让人相信便发生了作用。

    刘炟一个崇尚教化和仁治的皇帝,要一个以仁为本治理国家的君主,去杀自己的亲人,实在比较困难。兼且刘延叛乱的影响力并不是很大,对刘炟也并没有造成事实上的威胁,因而刘炟一开始将他贬到一个小国,不久赦免了其死罪。贬为阜陵侯。当然,刘炟知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刘延虽然被贬,但其根基尚存、元气未损。为防止他再次犯上作乱,刘炟就软禁了刘延,时刻派官员监视于他,并且不准他与其他任何人进行接触。公元87年,经过多年的观察以后,发现刘延终于变得老实起来,于是他被再次封王。刘延在两年后病死。

    这时候,刘炟已经开始习惯自己九五之尊的位子,并为巩固自己的帝位做出各种各样的努力,军事上对敢于反叛的势力进行镇压,收缩西北战线的兵力,例如史书记载:“甲辰日,撤销伊吾卢的屯兵”。政治上以宽仁的心处理国家大事,不像过去刘庄那样,动辄杀人数千,致使朝野上下一片恐怖。

    除此以外,刘炟还对刘庄造成的冤假错案进行部分平反。而在经济上,刘炟则主要依靠的是重农主义,他为了发展农业,获取王朝自立的根基,甚至连一些商人也被劝解回去务农。

    刘炟曾发布诏令劝事农桑。诏令发布后,官员得以各司其职,农业得以充分发展。在军事上的处境也日渐好转。根据《后汉书》上记载:“永昌、越巂、益州三郡民、夷讨哀牢,破平之。”从这段话中可以知晓,建初二年(公元77年)之时,皇帝刘炟紧急诏令三郡居民对哀牢大军进行抵抗和征讨,终于破其军队,平了他们的叛乱。

    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汉章帝刘炟似乎都处于被动的地位,但是经过自己与群臣的不懈努力,依然在最终取得了胜利,收到后发制人的良好效果。这是什么原因呢?也许正是因为他的后发,使得其民意上成为了先发,掌握了主动权,兼且军队作战勇敢,政策有所谋略,所以刘炟虽然没有亲自指挥,却依然能够决胜于千里之外。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