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6章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改革的诏令刚刚下发,以赵文、赵造和赵俊等为首的宗族势力又跳出来反对。同往常一样,赵武灵王还是向反对派开展思想工作,而不是动用武力。在“随时制法,因事制礼”这一改革思想的灌输下,赵文、赵造和赵俊等纷纷弃械投降,支持变革。

    经过几年的变革,赵国训练出了专门对付北兵的军队,军事实力大大提升,能够与中山国正面交锋。这些年,赵武灵王不忘打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既能训练军队,又能削弱中山国。

    公元前307年,赵国攻占中山国的房子(今河北高邑西)地区。第二年,接着向西挺进,攻陷中山国的宁葭(今河北石家庄西北)和北人的榆中地区。代郡的郡守赵固兼管榆林,并且招募北地的青壮年进入军队。

    大火已经烧到眉毛了,林胡王很害怕,马上献上胡马这种林胡地区的特产。胡马生长在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但体大腿长且强健,很适合做战马。

    同时,赵武灵王派出五大使臣,结交周边其他诸侯国。楼缓出使秦国,仇液出使韩国,王贲出使楚国,富丁出使魏国,赵爵出使齐国。

    经过两年多的精心准备,赵国既增强了自己的战斗力,又打消了其他诸侯国横加干预它侵犯中山国的企图。更为重要的是,赵武灵王秘密派遣以李疵为首的使者暗中调查中山国的一举一动。李疵告诉赵武灵王,如果要进攻中山国,就必须抓紧时间,否则其他国家会先下手。

    原来,中山国国君很喜爱中原文化,从民间提拔了70多个书呆子,让他们教育百姓。如果中山国接受中原文化,就要放弃他们擅长的骑射。如此一来,中山国就会变得不堪一击。

    听到这个大好消息,赵武灵王很兴奋,立刻调动大军征讨中山国,这一年是公元前305年。

    征讨大军兵分三路,赵袑带领右军,许钧带领左军,公子章带领中军,但全都由赵武灵王统率。公子章是赵武灵王的大儿子,尽管身为太子,因为作战勇敢,屡立奇功,赵武灵王很器重,每次出战都带在身边。

    中央大军刚刚出发,牛翦和赵希就调动代郡的骑兵,指挥战车,浩浩荡荡地开动。中央军和地方军在曲阳(今河北曲阳西北)会师,一鼓攻陷丹丘(今河北定县)、华阳(今河北唐县西北)和鸱上(今河北定县)的要塞。

    中山国学到的是中原文化的糟粕,没能发挥本有的优势,不堪一击。紧接着,鄗城、石邑、封龙和东垣相继被赵军攻陷。中山国王想尽快结束战争,于是献出四座城池,请求赵国撤军,赵武灵王接纳。

    公元前304年,赵武灵王调整进攻方向,出军榆中地区,北上攻取黄河上游的河宗氏和休溷诸貉一带,设置了九原郡和云中郡。

    九原和云中就在秦国的北面,所以赵国的领土已经和秦国接壤了。因此,柏杨说:“如果他(赵武灵王)能够再活二十年,秦国可能受到严重威胁,历史又如何发展,难以预料。”这话是有根据的。

    但是,就在公元前304年,赵武灵王深爱的惠后去世。赵武灵王答应惠后,让她生的小儿子赵何当太子,并且派大将赵袑辅助赵何。

    休息不到一年,公元前303年,赵武灵王向中山国发起第二波攻击。此次进攻,赵国军队抵死往北打,一直打到燕国边境。如此一来,此次攻占的土地就能与云中、九原连成一片,赵国北方的势力大大增强。

    公元前299年五月,这是影响赵国历史进程的大日子。就在这一个月,赵武灵王在东宫召开盛大的朝会,宣布传位给太子赵何,他退居幕后,自称主父,一心研究军事。

    拜祭祖庙后,赵何坐上国君的宝座,人称赵惠文王。其他大夫的官职不变,连他哥哥赵章的也没变,只有很忠义的肥义被擢升为国相,并且还担任赵章的老师。

    为了惠后,赵武灵王无缘无故地废除赵章的太子之位,已经为国家的发展埋下隐患。不仅如此,赵武灵王又提前让位给年幼的赵何,腾出时间一心研究军事,又一次埋下威胁赵国长久发展的隐患。

    那时的赵武灵王将全部精力放在对外战略上,没留心国内的局势,也没注意赵章与赵何的微妙关系。

    光是一个中山国,打了七八年,还没灭亡,已经非常艰难了。谁知,赵武灵王突然雄心大起,想连秦国也给灭了。

    传位给赵何后,赵武灵王带领士大夫们巡视胡地,想从云中、九原出军,向南偷袭秦国。但是,秦国太强大了,赵武灵王不敢贸然出军,他想先到秦国探查一番。

    《史记》记载,赵武灵王乔装入秦,“秦昭襄王不知,已而怪其状甚伟,非人臣之度,使人逐之,而主父驰已脱关矣”。

    这话的意思是,无论如何装扮,赵武灵王都不像人臣。他有一种伟岸的像国君的风度,秦昭襄王很奇怪。

    原来,赵武灵王不仅想看秦国的地形地势,更像看看秦昭襄王这个人。他认为,只要看到秦昭襄王,就能了解秦昭襄王。一旦了解秦昭襄王,就有对付秦国的办法。

    当秦昭襄王发现那个风度非凡的人是赵武灵王后,很惊恐!

    刚从秦国回来,赵武灵王顺道巡视新占领的土地。由代郡向西,赵武灵王在西河遇上楼烦王。楼烦王很识相,主动归附了赵国。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96年,赵武灵王向中山国发动第三波攻击。在赵国历时十一年的打击下,中山国终于承受不住,归附赵国。

    历史上有两个中山国,第一个被乐羊所灭,第二个被赵武灵王所灭,可见赵武灵王是一位拥有军事谋略的君主。

    饿死赵武灵王

    中山国被灭亡后,赵武灵王人生的一大愿望就实现了。他很高兴,大赦天下,封赏有功之人。赵章被封为安阳君,封地是代郡。

    代郡拥有赵国的大部分军事力量,是一块难以管理的地方。使情况更为恶化的是,赵武灵王竟然让奸诈的田不礼辅助赵章。

    《史记》记载,“章素侈,心不服其弟所立”。再加上田不礼的煽风点火,赵章更觉得王位应该是他的。

    作为长子,赵章理应继承王位,但是王位被赵何夺去了,他自己心里不服。赵武灵王又糊里糊涂地分封驻扎重兵的代郡给赵章,赵章又是久经沙场的将军,不禁就想起兵造反。

    赵章的母亲来自韩国的王室家族,是赵武灵王的原配夫人。因此,赵武灵王的第一次婚姻,是出于政治利益考虑,感情的因素不大。

    过了些年,赵章出世。按照惯例,他就是太子。但是,赵武灵王一个荒唐的梦,将整个家庭给彻底毁灭了。

    公元前310年,在一次外出途中,赵武灵王做了一个美梦。他梦见一位妙龄少女,袅袅娜娜地抚琴而歌:“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命乎命乎,曾无我嬴!”

    这位少女太美了,文辞凄婉动人,令一身英雄气的赵武灵王久久不能忘怀。第二天,赵武灵王就将这个梦说给大夫们听。

    大臣吴广抓住这个大好机会,向赵武灵王推荐他的女儿吴娃。更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赵武灵王见了吴娃后,一口认定吴娃就是他的梦中情人。

    事情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发展,吴娃深受赵武灵王宠幸,生了赵何。

    赵武灵王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赵章的老母亲伤心过度,郁郁而终。紧接着,吴娃被封为后,子因母贵,赵何就受到赵武灵王的宠爱,并且被立为太子,最终继承大统。

    到代郡上任后,赵章与田不礼的动作幅度太大了,很多人都看出其中的阴谋。

    为了好朋友的生命安危,李兑劝肥义让出国相的大权,将它交给公子成。李兑的意思是,肥义“任重而势大,乱之所始,祸之所集”(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应该明哲保身。

    但是,肥义不同意。他认为,正因为身当大事,反而应该坚持到底,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而不是见异思迁。肥义曾言:“死者复生,生者不愧。”这话的意思是,如果死去的人复活了,继续生存下来的人不会在面对复活的人时,感到一丝一毫的羞愧。这几句话,将肥义持节守终的坚定表现得淋漓尽致。李兑无话可说,痛哭流涕而去。

    为防范田不礼作乱,自此而后,李兑多次拜访公子成。

    肥义也是能够洞察细微的人,他告诉信期,赵章和田不礼很奸诈,居心叵测。为了满足他们的私心,甚至不惜假传赵武灵王的诏令。从今以后,无论是谁传召赵何去见赵武灵王,都要先获得他的同意。

    公元前295年,群臣都来邯郸朝拜。赵武灵王见一身英武的赵章给年纪轻轻的赵何行大礼时,心里很不是滋味。当此痛苦的情境,赵武灵王又突发奇想,想将赵国一分为二,赵章统治一半,赵何统治另一半。

    既然赵武灵王开始偏心,赵章就抓住大好时机,蓄谋发动兵变。恰好赵武灵王巡游到沙丘,赵章就诈传赵武灵王的命令,召赵何入沙丘宫。

    为了赵何的安危,肥义先去,如果一切正常,再让赵何去。但是,肥义此行,实践了他“死者复生,生者不愧”的价值观。

    肥义被田不礼一党杀害后,李兑和公子成调集中央大军和附近4个城邑的军队,火速开往沙丘。

    大军一到,对付反叛势力就如摧枯拉朽,田不礼被乱刀砍死,赵章逃亡。公子成诛杀叛军有功,被封为安平君,接手肥义的工作,李兑被任命为司寇。

    军队被剿灭了,赵章慌不择路,只身跑向沙丘宫。同时,赵武灵王也收留了赵章。

    公子成和李兑带领军队来到,派军队团团围住沙丘宫。不管过程如何,反正赵章没有逃出去,最终死在沙丘宫。当然,《史记》和《战国策》都没有记载,赵章是怎么死的。

    虽然罪魁赵章死了,事情还没有结束。因为,公子成和李兑围困了赵武灵王一段时间。他们两个商议,如果撤军,赵武灵王自由后,一定会惩罚他们,甚至灭他们的族。

    宁可他们负赵武灵王,也不可赵武灵王负他们的主意打定后,公子成和李兑下令:凡是住在宫里的人,最后出来的将要被灭族。

    结果可想而知,宫里的仆人全部出来了,只剩赵武灵王一人。不是赵武灵王不想出来,而是公子成和李兑不让他出来。

    经过三个多月的围困,赵武灵王已经没有食物充饥,最终饿死。

    李兑和公子成平常受到赵武灵王的尊敬,他们也很效忠赵武灵王。但是,一到关键时刻,尤其是涉及切身利益,李兑和公子成把心一横,不惜饿死赵武灵王。就此一事,可见王族的血腥相残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清人吴存礼有感于赵武灵王的遭遇,写了一首诗,是追忆赵武灵王的代表作。

    闲来凭吊数春秋,阅尽沧桑土一杯。

    本籍兵争百战得,却同瓦解片时休。

    祖龙霸业车申恨,主父雄心宫里愁。

    唯有朦胧沙上月,至今犹自照荒邱。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