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一十六章 梦里桃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二天吃过早饭,黄玉书一见华生的脚肿起来了,心想没有二三天是消退不下去了,又不能耽误学堂的课,便背着他去了学堂。

    “老爹,大姐今天要回白玉城了吗?”华在有背上问黄玉书。

    “她回来几天了,我今天要去城里办事,顺便送她。”没有隐瞒华生,黄玉书把自己的行程说了出来。

    华生一怔,轻声问道:“爹走了,谁来照顾娘啊?”

    黄玉书笑道:“红姐不是还在家吗?我过二天就回来,你好好上学,中午我喊王三来接你回家。”

    “知道了!放假的时候喊大哥跟大姐一起回来,我好久没见过他了。”

    趴在黄玉书的背上,华生小声说道。

    黄玉书笑道:“这里是他家,不回来去哪里?”

    父子二人走到学堂门口,正好先生站在门口等学生。看着黄玉书背上的华生,先生笑道:“要是没有好,就再歇息二天嘛。”

    黄玉书看着先生笑道:“不碍事,这家伙昨天贪玩去小溪里抓鱼,伤到脚了。中午我会让人来接他,先生不用替他操心。”

    先生从黄玉书背上接过华生,扶着他往学堂里走去,一边跟黄玉书笑道:“掌柜去忙吧,华生进了学堂就不用你操心了。”

    “麻烦先生了!”黄玉书挥挥手,跟先生道别。

    他还得带着女儿去坐船,自然不敢耽误时辰,眼见华生进了学堂,便着急转身离开。

    “华生你又去哪里疯了,怎么脚都受伤了!”

    “华生是多了一个弟弟,开心疯了,把脚都拐了。”

    同班的小伙拉看着先生把华生扶进教室,忍不住笑了起来。

    华生皱着眉头懒得事人,趴在桌子上发起呆来。今天大姐回县城,他想去送自己的脚又痛。

    老爹回来没多久,又要出门。

    前天夜里他听到自己的老爹跟刘伯聊天,说是水路不太安稳,害怕自己的老爹会遇到麻烦。

    今天的先生没有讲新课,只是把前二天的《桃源记》温习了一遍,让正好缺课的华生仔细地听了一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先生将让通读了一遍,然后为大家仔细解释起来。

    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文章开端,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

    一切都是非常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也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

    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是对生活在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

    坐下下方的华生比手撑着小脑袋,呆呆地看着讲台上的先生,听得入了迷。

    看着华生的模样,先生禁不住微笑着问道:“华生啊,你听了先生对课文的解读,有什么自己的想法啊?”

    华生看着先生若有所思地回答道:“课文不太懂,但是先生说的那个桃源好象我们列夕镇哦,这里没有战乱,水匪也不敢上岸!”

    先生看着他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继续为大家解释道:“华生说的不错,眼下的小镇就象桃源一样,......让我们有一个安静的生活和学生的环境。”

    堂下有孩子问道:“先生,你说水匪会不会上岸来镇里啊?”

    先生摇摇头,凝声说道:“按道理,我们这里有修行者镇守,水匪是不敢上岸的。但是谁也说不清楚明天会发生什么。”

    又有孩子问道:“先生,我们课文里的那个桃源是真的吗?”

    先生笑道:“这只是虚构的地方,可能会有不少这样的地方吧,就跟我们这里一样。”

    “我现在跟你们讲的课文,也不要求你们完全能够题解,有个映象就行。等你长大去白玉城上学,那里的先生还会再跟你们讲一遍的。”

    华生点头应道:“我大姐说,要先在先生这里打好基础,以后去县城学起来才不会吃力。”

    先生看着他笑道:“华生你大姐可是镇长的才女哦,说不定等她长大了,也跟先生我一样,去学堂里做先生。”

    华生一楞,看着先生问道:“先生,这女孩也做做先生吗?”

    先生看着他认真地说道:“如何不能,据说所知,白玉城里就有女先生。”

    “看起来,我们家要有二个先生了。”华生没有再问先生,而是在心里暗自嘀咕了一句。

    “大家好好学习,争取以后去万象城,还有皇家学院可以供你们去求学。”

    先生想起了自己的经历,不由得多说了几句鼓励大家的话。

    只不过,在华生眼里,只要去到大姐曾经求学过的地方,便是他的梦想。

    堂下的孩子们也给先生的一番话打动了,纷纷表示长大以后要走出小镇去更远的地方求学,学习更多的知识,象先生要样。

    一堂本来很枯燥的词赋课,在先生的生动演说之下,激起了一帮小伙伴们的求学之心,纷纷表示要把这首《桃源记》背诵下来,读给以后的先生听。

    直到许多年以后,他还记得先生今天的这一堂课。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