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qiqixs.net
林文若与清元子在台上清谈的一刻钟内。
赵戎的表情从轻松,到平静,到严肃,再到最后的眉头紧皱。
直至那一阵暴雨般的掌声炸响在耳旁,林文若黯然下台。
对辩二人中,最初是林文若选题占优,可清元子也不是善茬,清谈功底极为扎实,谈证丰富,条理清晰,刚开始倒也稳得住。
但若清元子只是如此,研究透了对手的林文若丝毫不怕他。
清谈开始后,林文若步步为营,一点点扩大优势,稳打稳扎,清元子渐渐难以招架,开始被动应对。
而在辩场上,被动就是劣势,也往往是败北的先兆。
就在赵戎心算二人大约不出十句,清元子就会大溃而败时,这个下颚胡须很长的紫衣道士忽然抛出了一个让赵戎意想不到,而让林文若更是不敢想的论理……
结果,就是清元子反客为主,胜负彻底被颠覆了!
赵戎吐了一口气,觉得输的不亏,对面隐藏的后手确实厉害。
第二场清辩是“有无之辩”。
“有无之辩”是道家的经典命题,源于《道经》中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林文若持有“崇有论”,清元子被动持有“贵无论”。
林文若之所以选择它,除了是对清元子以往清谈的研究中,发现了他在此处的薄弱,最重要的还因为这方世界的“有无之辩”发展到如今,最初被广泛崇尚的“无”,已经被历代诸子发现了很多漏洞与矛盾。
“无”在道家典籍中是“道”,“有生于无,实生于虚”最初被所有人认可,例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但是,却存在两个致命的矛盾。
第一,是一种简单却致命的思辩推论,如果说“有生于无”,那么“无”又是由什么产生的呢?
如此追问下去,势必会陷入无穷递进的逻辑困境而不能自拔。
第二,按照原有说法,“无”在时间上先于“有”,在空间上处于“有”,它是“道”,是一种绝对独立的虚无实体。
既然“无”在“有”先,“无”是产生者,“有”是被产生者,那么,“有”是如何从“无”中产生出来的?
同一个本源之“无”又是如何产生出多种多样的物质实体呢?
虽然玄黄界历史上的道家圣人提出了一些补救的说明,但是仍然未能摆脱这一理论困境。
以上两点,是清元子所持“贵无论”的漏洞,也是一直以来,道家大能们未缝补的大道缺陷。
因此林文若光是选题就让清元子输了一半。
除非你清元子能补充道家的思想体系,提出新的理论,否则必败无疑。
可是。
这个“除非”真的发生了。
清元子抛出了一个可以概括为“以无为本”的理论。
简单说,所谓的“以无为本”,含有双重意义。
一曰“无”是“有”的生成者。
二曰“无”是“有”的存在根据。
他的这番崭新的理论,逻辑自洽,有理有据,可以修正道家过往关于“有无之辩”的漏洞,并进一步发展了“贵无论”。
赵戎听到清元子抛出这套理论时,极为惊讶,不是因为这套理论本身——他前世早就学过这套理论,甚至对于它的优劣与之后的发展都了如指掌——而是因为它的出现。
赵戎苏醒在这方世界后,结合这一世的记忆与所读的很多“杂书”所知,道家“有无之辩”的发展只停在了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qiqi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