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造孽啊——王十三!!”
女人的嘶叫如同厉鬼一般,神色也变得狰狞起来。
王十三一直想要儿子,她生一个女儿,王十三就淹死一个,连接淹死了三个。每次生下女儿,王十三就对她拳打脚踢,破口大骂,她只能逆来顺受。她既恨自己的肚子不争气,又怨恨王十三心狠。
十月怀胎,何其难……那是自己身上的肉啊!
这次,大王下了旨,她觉得孩子安全了,就算还是女儿也能活下来了。可谁成想,还是死了,是被活活烧死的!
这是要挫骨扬灰啊!
正在这时,洪铣冷然道:“觉得造孽了?那为何还要合谋烧死她?嗯!?”
“我没有!我没有!都是王十三干的!!呜呜呜!”柳二娘歇斯底里,泪如泉涌,她崩溃了。
洪铣差不多已经明白了。他对一个女警士说道:“柳二娘产后虚弱,又遭遇大变,你们照顾一下,给她用些蜂蜜红糖,到时也好上法堂过堂。带下去吧。”
“诺。”两个女警士架起柳二娘,把她带回羁押房。
接下来,有提审了王老头。
王老头虽然一把年纪,可哪里经过这世面?他唬的三魂去了两魂半,不敢有丝毫隐瞒,就把事情说了一遍。
他倒是想把罪名全部扛下来,可是洪铣一句话就让他认命了:“你儿子王十三烧杀亲女,证据确凿,无可抵赖,他必死无疑。”
此案其实非常简单,要不是因为违抗王命,洪铣都不会亲自审理。
审问王老头,洪铣已经确定,烧杀女婴其实就是王十三一个人干的。
他爹是知情人,属于知情不报。
至于柳二娘,从她的口供和证人证词,以及王老头的口供,当时的确是在昏睡当中,属于不知情。
最后,才提审王十三。
王十三这个狠毒的男人,因为心虚和恐惧,被带进来时已经吓尿了。
他之前一直给自己鼓劲,打算一口咬定老爹和娘子也一起杀婴了,好减轻罪责。可是恐惧之下,脑子一团浆糊,说的话漏洞百出。
“带下去!”洪铣厌恶的挥挥手,吩咐道:“此案马上移交检堂,请检堂提起公诉!”
检堂的动作也很快,第二天就提起公诉,以烧杀女婴,违抗王命为罪名,将此案移交给法堂。
由于证据确凿,并无疑点,法堂当场审判王十三烧杀女婴之罪成立,违抗王命之罪成立,按制处以腰斩之刑。
王老头作为知情人,当时没有阻止,事后没有报案,有包庇罪,罚为苦役。
柳二娘当时昏睡未醒,无罪释放。
王十三听到真的判处自己腰斩,吓得瘫成一条被抽去骨头的蛇,烂泥一般委顿在地上,面如土色,口中“嗬嗬”的说不出话来。
法堂审理完结,呈交长洲县令许大功。许大功立刻下令召集检堂,法堂,警堂,要将此案梳理一遍。
“见过县令官人!”县衙大堂,三堂的主官都以到齐,他们见到按着汉剑昂然而入的许大功,一起行礼。
一身七品蓝色官服的许大功,将汉剑解下挂在案后,再不疾不徐的坐下。
“诸位,王十三烧杀女婴案,本官已经看过了。今日本官主持三堂复查,查无漏洞之后,就呈交姑苏郡。”
许大公开门见山的说道。
许大公是最早一批海东移民,也是最早一批村正。几年前在海东,他不过管着一百多户百姓,可此时却管理两万多户百姓。
要说难,的确比当村正难,可要说难多少,那也不见得。这一年多下来,他对于县政已经很熟悉,干得也还顺手。
在他看来,做县令的诀窍就是四个字:实心用事。
除此之外没有那么多道道。做好这四个字,也就不难了。多少个大道理,就在这四个字当中。
他只不过识得千字文而已,却能做县令,靠的什么?靠的就是从龙之功。要是不实心用事,就对不起大王和娘娘了。
“县令官人,此案缘由是……”首先县尉洪铣把案子的经过又重新陈述了一遍。
接着检堂主官又把此案的供词和证据证人陈述了一遍。
最后,法堂又把审理过程,以及呈堂供证,判决理由陈述了一遍。
许大功一边听,一遍对照记录和证据,就是那个女婴残骸,也再次被呈现上来。
末了,许大功说道:“本官并未发现不妥,诸位可有发现不妥?”
三堂主官一起表示,并无不妥。
此时,县衙主簿当庭记录:“华夏三九八二年,唐五年六月十二。审结浒墅关乡古柏村王十三烧杀女婴案。县令许大功召集县尉洪铣……四人认为,并无不妥。”
记录完了之后,主簿就对县令道:“县令官人,此案审核记录已毕,请查阅无误后用印吧。”
许大功看看审核记录,的确完整无误,也无涂改,就取印盖上。
接着,三堂主官也各自用印。
最后,主簿摘下剑架上的汉剑,重新挂在腰间,就自顾自离开大堂,差人将记录通过官驿送往郡守衙门。
一旦出现冤案,那么县令和三堂主官一个也跑不掉。
三天后,姑苏郡接到审理完结的案卷,检查之后呈交扬州州牧府。
又三天后,已经成为扬州牧的大特务李扬,又将此案送往临安大理寺(最高法堂)。
大理寺在复核汇总之后,一份判决名单就送入皇宫李洛案前。
因为是命案,所以容不得丝毫马虎。
…………
“又是顶风杀婴案!全国已经十五件案子了!”唐王李洛神色冷厉的将最新的案子递给崔秀宁。
崔秀宁接过来看看,秀眉一皱,“真够狠的,活活烧死!”
李洛冷笑,“又是补贴又是酷刑,竟然还有人干。真以为我那么好说话?不狠狠杀几个人,就不能杀一儆百!”
他说完,在案上笔架中取下一只笔,蘸满了朱砂,一一批示。
全部批准腰斩判决,压根没有宽宥半分的意思。
他批示一份,崔秀宁检查一份。
当真是血淋淋的阎王勾魂笔。
唐王一批,那就是死定了。
十五个杀婴大案,就这么尘埃落定。
被杀的人,竟然有二十七个!
估计到时不光整个唐国,就是整个天下,都会被这件事惊到。
崔秀宁道:“这些事都发生在乡村,要是我们没有掌握基层,根本不会知道。”
李洛点头,“就算后世,政府掌握基层权力,也就是在建国后那三十年。那三十年,也是动员力最强的时候。”
很多政策,不掌握基层根本就是空话。
唐国制度,王权下乡。唐廷通过合并乡村,每一百到两百户,设立一行政村。每一千到两千户,设立一行政乡。
村有村公所。设立村正一员正十品,治安使一人从十品,司妇使一人从十品,村学教师一人从十品。
乡有乡公所。设立乡正一人正九品,警所警长一人从九品,警士三员正十品,司妇使一人从九品,乡学教师三人正十品。
可见,一乡之内若有十村,吃皇粮的官吏有49人。每年俸禄开支一千唐元(银元)。唐国如今的乡有三千八百多个,这项开支不到四百万唐元。
就算天下一统,乡村官吏俸禄开支也就一千万唐元。而那时,唐国的年收入应该在八千万到一亿元之间。
财政不会崩溃。
皇权下乡,秦汉都能做到,为何宋明清就做不到?
绝对不是没钱。别忘了,皇权下乡的好处其他不说,起码能多收不少逃掉漏掉的税。多收的国税,可能还不止支出的俸禄。光从财政看,也许不亏反赚。
宋明清的士大夫们那么精明,不可能不知道这点。
那么只有一个理由。
不愿意干。
皇权不下乡,那么乡村之权就是他们这些士绅大族把持。皇权下乡他们当然会坚决反对。士绅的这块蛋糕,就是康麻子和乾隆这样强势的鞑酋都不敢碰。
满清诸帝唯一值得称道的汉子雍正,也只做了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和改土归流。就这,他也被黑成老鸦。
他倒是想干皇权下乡来着,但也不敢碰。
而李洛却硬生生干成了。
为什么李洛能干成?
因为他够狠。这个无产者出身的男人,比满清更狠,他的武力也比满清更强。只不过他的狠是针对士绅豪强。他不怕没有士绅豪强的支持,他有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
唐军收复江南一年多了,乡村政权已经稳固。之前盘踞乡中的野皇帝们,要么被镇压后抄没田地家产,要么乖乖配合变成了中小地主。
除了新鲜入炉的唐国贵族,唐国已经没有大地主了。
这也是为何最近宋国和梁国的大地主,突然一反常态鼎力支持宋国梁国的原因。
据情报,梁国和宋国的地主豪强,已经主动捐纳钱粮,甚至训练乡勇。
梁国豪族们,对萧梁从一开始的敌视,再到有效合作,如今已经变成鼎力支持!
他们怕了。
怕李洛和唐国,将“革命”之火烧到梁国。
李洛没有阻止。
不怕他们跳。
说来可笑,反而是他们帮助萧梁度过了粮食危机,让萧梁开始恢复生产,休养生息了。
一切,都是为了灭唐!
都是李洛逼得!
用一句后世某宣言的话说就是:“一个幽灵…旧欧洲的一切反动势力已经联合起来了!”
…………
六月二十八,唐元双方的交换才全部完成。
长江北岸的二十万头耕牛,全部运到江南。而云南王以下的俘虏以及五百万两白银,也运到江北。
耽罗岛的战马运到高丽交接。
李洛和忽必烈各取所需,竟然顺利达成了一笔交易。
一时间,长江南岸的金陵一带,到处都是牛叫声。地方官们看见牛,无不额手称庆,喜上眉梢。
大王真是厉害啊,还能向鞑子要到牛!
而最高兴的,应该莫过文天祥了。
他在元宫受苦七年的妻女,已经被送回江南。
“太尉!”一个在军师府警卫值班的武士来到文天祥的太尉节堂,“启禀太尉,礼部来人说,夫人和小娘子们已经被鞑子遣归。礼部派人送夫人回府了。”
什么?
虽然早就知道夫人和女儿会被大王换回来,可文天祥听到消息后还是喜出望外。
这男人将笔往案上一放,就脚步匆匆的离开军师府,骑上一匹马直奔文宅。
ps:今晚就到了啦,朋友们晚安!求一切火力支持!蟹蟹!
清逸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