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他们口中的神台的修筑,并没有什么乱子。可见哪怕是山羽关死后,青狼部依然有人可以镇压住众人,让他们维持平衡……”
“而有这样的人在,他就一定会权衡大局,统筹诸方,做出在他看来最有利于青狼部的决定。”
“所以,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会怎么做,就成了事情的关键。”
公孙止很认真的听着李丹青所言的每一句话,但结果却是,他听得似懂非懂。
他面露苦笑,也不再花费心思去揣摩李丹青的问题,索性直接了当的问道:“所以,世子觉得那个人,会怎么做?”
李丹青倒是并不在意公孙止的愚钝,继续说道:“如果他无法镇压那些决定迎战的辽军,而我们的大军,他们此前应该也做出估算,知道我们的人数决计不会超过十万,而他们手中的青狼部主力却有十七八万之多。”
“这近乎两倍的数量差距,加上青狼部的军队本身就是精锐中的精锐,他一定不可能做出舍卒保车,看着几万人马来送死,甚至给自己剩余的部队埋下可能哗变的隐患,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青狼部的掌权者而言,最好的决定,就是被那群激进的辽人所裹挟,将大军主力一并拖出,与我们决一死战。”
“毕竟无论从任何角度看,我们双方倘若真的打起来,他们都没有半点战败的可能性。”
公孙止虽然确实有些语段,但李丹青将话说到了这个份上,他自然也听出了门路,他在心底暗暗点头,可新的疑问又涌上脑海,他问道:“世子也说了,青狼部中还有可以掌控青狼部的人在,他既然可以在山羽关死后,让青狼部的大军继续有条不紊的修筑神台,那世子为什么又笃定,他就不能在这个时候压下那些试图反击的激进辽人,反而会被他们裹挟呢?”
李丹青闻言看向不远处被悬挂在半空中的山羽关的尸首。
风雪汹涌,早已将这位叱咤风云的辽军大将的尸体冻僵,他甲胄之上结满了霜雪,几乎已经成了半个冰雕。
李丹青看了他一眼说道:“山羽关临时的关头,依然想尽办法要将自己的儿子送走,这里面当然有身为父亲想要保护自己儿子的本能。”
“但我猜测,这背后还有那么一层原因,辽人部族素来讲究血脉传承,山羽同涧是他的嫡出,虽然一些情报上显示这位少将军有些本事,但我观他那日的表现,定然不可能是能在这般大变之事态下,还能稳住青狼部的人物。”
“所以此刻青狼部的实际掌权人,定然另有其人,但是谁我却说不准,不过可以推论的却是,那个人对于青狼部的掌控也远没有达到山羽关的地步,所以山羽关才需要将自己的儿子送回青狼部,为的就是让山羽同涧为那位掌权者执旗,二人相辅相成,方才可能压制青狼部。”
“可只要我们的信送到,以山羽同涧的性子,必然愤懑难当,那掌权者若是阻拦,双方也必然生出间隙,山羽关死前努力维持的微妙平衡也必然就此打破,一旦二人无法联手,那位掌权者也就没了完全压制青狼部甲士的可能,所以就定然会走到我所说的多数人被少数人裹挟的局面。”
“所谓阳谋,不外如是。”
“他明知道,这是个陷阱,却还是一定会往里跳……”
听完这些话的公孙止身子一颤,在这时终于算是完全理解了李丹青的算计。
他表面看上去还算平静,可心底却已然是掀起了惊涛骇浪。
能如此准确的推论出这其中种种,甚至算出青狼部内部的情况,这样的心思与城府是公孙止几乎无法想象的。
一时间他对于李丹青的敬畏更是到了一个难以形容的地步。
“可如果他们真的举大军来袭,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公孙止又问道。
李丹青在这时收回了看向凶阴山的目光,也不回答公孙止的提问,只是反问道:“我让将士们带够三日的粮草,你分发下去了吗?”
公孙止当然有些奇怪李丹青的答非所问,但方才李丹青的那番话已经彻底蛰伏了公孙止,他不敢迟疑,在那时赶忙应道:“都按照世子的意思,将粮草分发下去了。”
“嗯。那就好,剩余的粮草数量应该还不少,你这就去安排人手,把那些粮草集中起来,一把火烧了吧。”李丹青这样说罢,转身迈步,就朝着营中走去。
公孙止闻言下意识的想要应下,可话还未出口,却又意识到了不对,毕竟那些粮草数量丰厚,这白白少了岂不是可惜。
更何况与辽人的大战绝不是两三日就可以落下帷幕的,只带三日的粮草,其余的尽数毁去,那接下来他们的将士该吃些什么呢?
这一系列的困惑都在一瞬间涌上了公孙止的脑海,他暗暗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李丹青的命令,他赶忙在这时抬起头,看向已经走出一段距离的李丹青。
他的嘴刚刚张开,一道寒风却忽然袭来,公孙止的身子在那时一颤,双眸之中神情陡然变得复杂。
那道寒风来得很急,也很大。
吹得周围的旌旗猎猎作响,也吹落了之前那落在李丹青头上的雪……
而直到这时,公孙止方才看见,原来这位李世子头上的青丝,不知何时,早已与漫天的飞雪,融为一体……
只是一夜的时间……
世子就白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