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8章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新语∙本行篇》

    1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道德经》

    世间“好”与“不好”,“善”与“不善”,都是同等地位的,是一个事物的两面,相生相克,互为其根;没有绝对的“好”与“善”。

    1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德经》

    做人的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13、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道德经》

    真正灵巧优美的东西应是不作修饰的,真正的巧不在于违背自然的规律去卖弄自己的聪明,而在于处处顺应自然的规律。19、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所染》

    正确地选择自己的朋友,“近贤人,远小人”,只有这样才会受到好的熏陶,否则只能得到坏的影响。

    20、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墨子》

    现实中,有人往往为谦卑的躬腰而感动,为精美的诱饵而动心。生活的,爱情的,事业的,在私欲面前,我们会少了判断力,及而没有了自我。

    21、是故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之长也。

    ——《墨子》

    有德之君不夸耀自己德行的高远,这样才能做众人的领袖。

    22、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墨子》

    名誉不是一时的成就,而是平时的言行才成就长久的名誉,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言行去进行约束。

    23、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偏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得与失永远是一对矛盾。世上没有绝对的得和失。所以明智的人考虑到了失,失时看到了得,在得失之间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2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季春纪∙尽数》

    不断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能使思想不僵化不保守,保持活力和先进。

    30、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瓋。

    ——《离俗览∙聚难》

    人无完人,选贤举能应该求其大善,而不应该责其小过。人们要全面地去看待事物,不因小失大,不要吹毛求疵。儒家的生死观:道德超越,天人合一。苦在德业之未能竟。

    “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人生的“不朽”,儒家生死观的基本观点是“死生由命,富贵在天”,因此,它重视的是生前,而非死后,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生时应尽自己的责任,以努力追求实现“天下有道”的和谐社会的理想。

    人虽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有限之个体,但却能通过道德学问之修养(修道进德)而超越有限之自我,以体现“天道”之流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孟子说:“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