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登机口。
故事到此结束。
这个时候的人们好像都非常渴望去国外见识一下,就跟《京城人在纽约》里的王起明一样,信心满满的认为,只要到了国外,立马就能功成名就赚大钱。
盲目而冲动。
人们将出国视为美好生活的开始,这个开始本是由出国留学掀起一股“出国热”浪潮,甚至发展到有人削尖脑袋不惜一切代价挤到国外去的程度。
《大撒把》这个故事的视角虽然和《京城人在纽约》不一样,不是讲出去的,而是留下的,但通过他们临走时的义无返顾,几乎没有的来信,打不通的电话,让别人送来的离婚协议书等等,都说明不管他们过的如何,他们已经放弃了以前的一切。
这一点和日后很多从乡下到城里打工的人们是多么的相似,都是带者幻想离开,走进陌生又向往的地方,别无选择或义无返顾的选择留下,跟过去一刀两断。
对于这种选择,谁也无法也无权作出正确与否的评价,只能从道德的层面进行评论,作为一类人的一种选择,只有甘苦自知。
整个故事的色调看着偏冷,但故事本身所试图给出的,却偏偏是点点温情和暖意。
这点温情和暖意来自于一种王硕中的游戏态度,是一种对爱的真挚渴望,只不过不再用传统的形式表现,而是调侃式的真实。
故事完成的是一次想象性的回归,在游戏中爱情获得真实的生命、温情的抚慰与对无奈的认可。
正如故事中的那一对男女,在一场准婚姻游戏中,逃离了分离中的孤独。
男主人公顾颜是一个靠一技之长平淡生活着的小人物,实在、不虚张声势、善解人意、带一点幽默还很实际。
但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他的实际是为别人考虑。
仅这么一丝差别,就带给了人们一份忧伤中的曙光,一份美好人性的曙光。
易青很喜欢这个故事,当初第一次看到的冯裤子已经写好的剧本时,就曾想过,只要他开始拉队伍单干,就一定支持冯裤子把这个故事拍出来。
只可惜,冯裤子最后选择了王硕,对此,易青也只能表示无奈。
现在《大撒把》已经立项了,什么时候开机不知道,但冯裤子只能在剧组里扮演一个配角,跟组编剧,执行导演,听着挺好,可还是听命干活而已。
听到易青提起《大撒把》的剧本,冯裤子心里也觉得别扭,他是真打算借着这个剧本杀向导演位子的,可人家不信他,就连王硕也没帮着他说话,这让他很是失望。
“还行吧!已经立项了,就等着男主角到位,然后我们这边就开机!”
对了!
《大撒把》的男主角是葛尤,这位老哥现在还跟《活着》剧组拍戏呢!
“那你们今天来机场是······”
王硕说话了:“过来看看,回头拍戏的是在这边取景。”
接着冯裤子介绍了一下,易青没想到这部戏的制片竟然就是王硕,倒是有些稀奇,不是看不起王硕,这哥们儿真不是干制片的料。
想要干好制片人最要紧的是什么,心细,圆滑,国内和好莱坞不同,在好莱坞,制片人是整个剧组的一把手,所有的决定权都在制片人的手里,而在国内,目前来说,还是大片场制度,导演一个人说了算,制片人更像是一个大管家。
需要处理好后勤,打通方方面面的关系,比如,剧组要在一个景区取景,如果关系没打通的话,想要进去都难。
王硕干制片人?
就他那狗怂脾气,易青估计用不了两天就能和人干起来。
算了,这事易青也管不着,更懒得管。
反正无论王硕成立的是海马文化公司,还是前世的好梦文化公司,他的性格注定了,早晚都是个黄。
由着他可劲儿折腾吧!
“正好遇上了,老王,和你说个事儿。”
有事儿?
王硕俩大眼珠子瞟了易青一眼:“什么事儿?说!”
“你之前写的那个《你不是一个俗人》,版权还在你手里吧?”
王硕一愣,仔细想了想,他好像是写过这个一个,可他实在太高产,自己写过什么,也记不太清楚了。
“好像是有吧,怎么了?”
还能怎么了!
“版权要是还在你手里,我要了,你开个价吧!”
呃!?
王硕这下不是楞,而是懵了,看着易青半晌没回过神来:“你······你也用卖我的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