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自诩雄才大略,实则日见昏聩不堪,当年唐朝那个辞官的宰相,尚且知晓要凿山开路。
“那修路的唐人,可是宰相张九龄?”邵清问道。
车夫赞道:“是呐,正是唐玄宗时那个称病辞官的张九龄。张相公本来就是岭南人,回乡后见此处山峻路险,就又给皇帝上书,请求开凿官道,便利人马往来,广府的那么多物产,也能往北运,好比朝廷多了个大钱袋子呐。二位听听,张相公真是又仁义又会说话,历朝历代,皇帝一听能来更多的钱,哪有不答应办事的。”
车夫健谈,歇了歇,又肃然道:“我们跑纲运的马夫们,每此到了大庾岭前,都要向天跪拜,多谢张相公给后人造福。若无这条前朝大道,这三百年来,穿山越岭,不知要死多少人哩。”
荒祠一拜张丞相,疏凿真能迈禹功。
马蹄声纷乱。
一路往大庾岭去的路上,姚欢与邵清掀了车帘望出去,果然官商的马队车队,络绎不绝。进山岭后,整条官道更是没有一处石阶,皆由砖甃铺就,许多路段宽度超过两丈,行车的便利,竟是不输中原的官道。
姚欢轻声与邵清道:“你还记得筠州城那腌腊店的妇人说过私盐之事吗?岭南有此坦途,怪不得广南东路的海盐,能大包大包地往北运。方才我似还看到,运香药和铜的。既如此,胡豆若种出来,运往中原,亦非难事。太好了!”
正眺望窗外山景的邵清,闻言回过头来,看着坐在对面的女子,目光中除了温润,还透着嘉许之意。
“怎么了?”姚欢被他看得莫名其妙。
邵清道:“你此前与我说,去岁进宫当差时,官家有心留你……你不愿意,他便往你饭铺的门楣上挂个贞妇的牌匾。饶是他那般对你,你对朝廷的胡豆之事,仍如此上心。”
姚欢轻叹一声,道:“两码事。张九龄对朝堂不满,辞官回乡,尚知要开凿坦途。苏子瞻差点命丧乌台诗案,四处流离,每到一地为官,仍知要开井修渠、劝课农桑、整饬边务。对于君王有怨,对于政敌有恨,不该因此而让自己的日子就变得戾气盈沸。”
邵清闻言,眼角揉了爱慕与欣赏的笑意,变得更鲜明。
他扫了一眼被固定在一侧车窗、便于晒到日光的胡豆苗木,温言道:“你说得对。况且,做这些事,也不是给帝王将相添功德,而是,与苍生几里坦途,几许活路。”
姚欢展眉,正是此理。
她发现一件事,数月来,邵清对自己的称谓,只有一个“你”字。
邵清似乎,仍不知道,该用何种世情意义上更显亲密的昵称,来唤她。
但在她与他的相处时光里,这,甚至连微不足道的瑕疵,都谈不上。
拥有表达的权利,远比拥有甜到发腻的爱称更重要。
男子能理解你在表达什么,远比他对你热烈地情话连篇,更重要。
……
惠州在望时,北半球的夏至到了。
“北回归线。”
姚欢在心中默念这个几乎就要被她遗忘的现代词汇。
她复原着脑中那张与这个时空的二十三路舆图完全不同的地图,确定前方的惠州,是在北回归线以南。
千年后那个被茶和咖啡这两种饮料统治的世界里,几乎所有规模化的咖啡产区,都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今日夏至,乃一岁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我们定能在天黑前,赶到惠州城。”邵清向姚欢道。
他与车夫去路旁的溪涧里打了水,浇入咖啡树苗木的泥球中。
又给姚欢递去在冰凉溪水中拧过的帕子。
夏至的日头确实猛,暑气明显炽烈起来,这才辰巳之交,她的脸已热得通红。
邵清拍拍车上的另一只麻袋,里头都是他一路行来,零零散散买到的药材。
“待入城安顿下来,就要煮些清火趋热的汤药,莫中暑了。”邵清认真地研究着姚欢的面色。
姚欢觉得有趣。
她心里清楚,自己哪里是热得。
脸红心跳,明明是因为激动。
苏轼啊,马上就能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