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武力较高的骑兵猛将薛万彻去逮捕管亥。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营地中爆发喊杀声,原本隶属于赵公子的黄巾军团在管亥的统帅下,杀了赵公子安插在黄巾军团的监军,挥师攻打赵公子的营地。
管亥不敢前来与会,否则赵公子便可以知道他的忠诚度因为受到楚天派来的使节蛊惑而大幅度下降!
同时,他立即起兵攻打赵公子,抢先发难。否则,被赵公子发现他有叛心,一定会被赵公子囚禁或者斩杀。
“管亥果然产生了二心!立即将其镇压!”
赵公子知道黄巾军团叛变意味着什么。
就在不久前,燕太子与明关争夺辽西走廊的大战,便是乌桓部落叛变,导致燕太子一败涂地。
“末将一定取管亥的项上人头!”
薛万彻对管亥叛变大为恼怒,带领骑兵前去攻打黄巾军团。
田忌起身,单手按剑:“管亥叛变,背后一定是徐州牧支持他。徐州牧一旦听到我们营地中有喊杀声,必定会发难。我们应当立即加固防守。”
“正是如此!”
赵公子没想到楚天还有足够的魅力,在阵前诱使黄巾军将领管亥叛变,立即和多尔衮准备迎击徐州军团狂风暴雨般的攻势。
赵公子为了抵挡楚天的攻势,心力交瘁。他的武将吴三桂被花木兰射杀,现在又有一个武将叛变,让赵公子备受打击。
如果继续下去,他麾下可用的武将会越来越少。
太史慈被围困在营陵,多尔衮受伤,只有最开始追随赵公子的唐将薛万彻还可以一用。
“管亥提前发生了叛乱……这是陷阱,还是出现了什么变故?”
楚天、房玄龄、花木兰、陈庆之、曹刿、鲁肃等人被青州军团营地中的喊杀声惊动,立即出营查看。
楚天设法招降管亥以后,计划让管亥在决战时叛变,夹击赵公子的中军,但管亥提前起事,楚天不得不产生怀疑。
花木兰派出战鹰和斥候骑兵,前去探查青州军团营地的动静。
一直沉默寡言的陈庆之说道:“可能是管亥的叛变被察觉。”
“机不可失,末将率领骑兵前去试探虚实!”
薛仁贵知道如果管亥叛变为真,不尽快支援管亥,管亥很快就会被赵公子镇压。
战机稍纵即逝。
“你率领五千骑兵充当先锋。”
楚天亲自率领主力随后接应。
管亥的黄巾军团已经与青州军团交战,在管亥的激励下,黄巾军团短时间内狂热,像是蝗虫一样冲击青州军团的营地。
青州军团没有防备,很快有几个营寨被管亥攻陷,黑烟滚滚。
不过当赵公子派出骑将薛万彻率领五千骑兵突袭黄巾军团以后,黄巾军团开始崩溃。
田忌组织齐技击与青州弓弩手,巩固营地。
田忌军团五万人,与黄巾军团之间隔着赵公子的营地,所以没有受到黄巾军团的攻击,得以快速组织防御。
“徐州军团果然发动了进攻。”
田忌最担心的情况发生,黄巾军团叛乱以后,徐州军团第一时间发起进攻,攻打青州军团!
前去侦查的骑兵回来禀报:“主公,黄巾军团确实已经叛乱!”
“全线进攻!”
楚天面对定胜负的战机,十分果断地用上除了北军五校的所有兵力!
北军五校目前编制仅有九千人,转战泰山郡和彭城国导致北军五校损失不少,其中北军五校的骑兵损失最多。因此。此时北军五校被楚天用作预备队,随时支援各个军团。
薛仁贵的白袍骑兵已经突入赵公子的青州军团营地,大唐弓骑兵连发数箭,射杀混乱的青州军!
薛仁贵身边跟着一队骑兵,直扑赵公子的中军!
花木兰率领的侦查军团袭击田忌军团所在的营地,想要为主公将所有青州军团摧毁。
“齐技击准备、弓弩军团准备!”
田忌面对来袭的侦查军团,准备了大量的弓弩。
当花木兰的侦查军团逼近时,万箭齐发,箭羽像是蝗虫一样遮蔽了天空!
花木兰微微变色。
田忌军团的主力是令人畏惧的弓弩手!
一大批轻骑兵受到箭雨的打击,人仰马翻!
“撤退!”
花木兰中了一箭,率领轻骑兵调转马头,绕营而走。
面对拥有营寨防守和大量弓弩手的田忌军团,盲目率领轻骑兵冲锋会导致全军覆没。
田忌军团与花木兰想象中完全不同,不但没有因为黄巾军团的叛乱而惊慌失措,反而在田忌的率领下突然万箭齐发,给花木兰的侦查军团造成大量的伤亡。
“那一支应该就是田忌军团,不愧是由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组成的军团。”
楚天远远看到花木兰的侦查军团攻击受阻,大概可以辨别对手是田忌军团,主将是齐国名将田忌。
田忌军团处于守势时,弓弩手的威力巨大。
面对五万人的田忌军团,楚天以侦查军团、仆从军团进行牵制,亲自率领北军五校,配合白袍军团正面进攻赵公子军团。
“主公,乐毅将军派遣一千燕甲前来!”
乐毅为了围困太史慈,没有亲自参战,而是抽调一千燕甲,供楚天驱使。
楚天对燕甲没有什么加成,但燕甲作为七阶重步兵,本身的能力就已经十分剽悍。
“屯骑营、长水营、越骑营,紧随白袍军团冲击敌营!燕甲、步兵营、射声营,随后进行收割!”
楚天调用大量兵力,正面击溃赵公子,先败赵公子,再对田忌军团进行合围。
屯骑营、长水营、越骑营有楚天的骑兵加成,势如破竹!
全副铁甲的燕甲持戟,紧跟在骑兵后方,收割漏网的敌人!
花木兰、圣女贞德率领斥候军团、仆从军团与田忌军团周旋,为白袍军团、北军五校、燕甲消灭赵公子争取时间。
“田忌军团开始行动了!”
铁鹰斥候在监视田忌军团,大概田忌军团担心赵公子会被消灭,终于离开营地,向赵公子军团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