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当年史彦被围,先帝要严令晋阳北路军救援的原因。大周第一猛将若战死,会被“夺气”;大致原因是会对军心造成心理影响。
这回也一样,皇帝的结义兄弟,一死、一重伤生死未卜,对军心影响很大。
郭绍既没有说要嘉奖李处耘,也没责怪。
王朴进言道:“辽军援军溃败,一时难以再威胁幽州。臣认为骑兵可先回大营休整;明日一早,攻城诸部照部署继续攻城。”
郭绍开口说道:“就依王使君所奏。”
枢密使王朴,才能威望是被禁军将士认可的,而且一向被皇帝倚重,生病了还要皇帝亲自寻医问药,地位可想而知。郭绍在这种时候必须维护王朴的威望。
……此前,郭绍一看到杨彪罗猛子,当时就已经醒悟了。
在这场战役中,各处场面杂乱,乱局之中仍有其本质:攻城的周军被辽军袭扰。
辽军援兵本质是一次大规模袭扰,从兵力规模上就很难真正击败郭绍麾下的周军精锐。郭绍错就错在损失了大将。
郭绍一肚子郁气,绞尽脑汁总结教训。
先是丧失主动权,百战百胜的大周禁军,还不太适应与辽国的战争模式。辽军作战并不像诸国一样寄希望于一场决战,甚至似乎并不计较胜负。袭扰、奔跑才是他们的策略。
其次他对两个大将兄弟的伤亡无法释怀,认为是自己的责任……布局仍有疏漏。
郭绍不断翻看着地图和奏报,从头到尾仔细推论战局,情绪十分焦躁。
以往他打过很多大战,虽然也劳心劳力,但整个布局十分流畅……战争节奏在掌控之中,有种随性果断的自信,哪怕很多时候风险很大,自信也能让他奔放进取。
比如在攻灭南唐之战时,让李处耘孤军在一个偶然的战机下孤军深入,风险还是很大的;却也是奇招胆识。
而现在,失手让他失去了节奏,反而有种束手束脚的顾虑。
郭绍翻阅厚厚的幽州之战笔迹,回到了最初的战略目标:攻下幽州城。
现在,他质疑是否还能攻下幽州城。
大周军先期到达幽州城后,修围城工事就花费了半个月,然后攻城不太顺利……火炮没能有效地压制守军干扰,导致现在护城河没能快地填平;挖地道想埋火药,却渗水。
火药必须要埋在地下并且加固密封才能产生足够的爆炸力量,毕竟黑_火药是快燃烧的原理,因为在密闭的空间气压骤然变大、压力得不到释放才会爆炸。这个郭绍很清楚,当年赵匡胤支持“二李”造_反围攻晋州,挖了地道但密闭不好,结果什么用都没有。
就在这时,王朴求见入内。
王朴示意郭绍身边的侍从退避,一脸愧疚道:“老臣有负陛下信任。”
郭绍道:“做决定的人是我。”
王朴叹了一口气,沉默片刻道:“辽军援军溃败,但兵力未收到致命打击。虽然他们需要时间重新整军,但迟早还会形成袭扰威胁。”
郭绍点头,无法否定这种可能。
王朴道:“周军马军若过分向幽州城收缩聚集,辽军会控制外围活动区域,并且极可能会袭扰大周军后路粮道。所以老臣以为马军依旧要在前方展开部署,得到纵深。
幽州步军各营,得重新加固防御工事,在围城工事之外修建营寨沟墙防御,防止这回的意外再次生……”
郭绍丢下毛笔,忽然说道:“王使君认为,照现在的形势,在辽国主力南下之前、咱们真能攻陷幽州城?”
王朴听罢脸色微微一变,没有马上答话。
沉默许久,王朴才沉声道:“陛下向来百战百胜,不少人甚至相信您是天神转世。攻幽州之前,朝廷内外都认为大周一定能收复失地,若因折损大将无功而返,恐怕舆情不利……”
不仅是天下人,王朴也有点难以接受的样子:“辽国要聚集主力,尚需时日,兵曹司卧底、枢密院细作、禁军暗哨都在敌境有所部署,咱们此时主力也未有损伤,还有时间和机会。”
郭绍道:“若是判断无法攻下幽州城,拖延下去会加大风险。何况咱们攻城有大量步兵辎重,临时跑不掉,不能不未雨绸缪。”
王朴默然。
郭绍道:“势已不在我方,攻城难度加大,士气又受到影响,我直觉战机已经失去了。”
想着变成死尸的罗猛子、昏迷不醒的杨彪和伤亡的上千将士,他艰难地轻声道:“世间最难的事,是输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