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长大的,据我姥姥说,她们家原来世代烧瓷,只不过到了近代,家人流离失散,失去了这个传承,不过她还是把自己小时候耳宣目然学到的一些知识教给了我,所以我才会对古代瓷器有所研究。”
“好,看来也是家传,家传的本事就是好,既然是家传的,肯定就知道一些其他人不知道的东西,不过那些我不问,我就是想问问你,你凭什么鉴定说这是一件元青花?”韩孔雀笑着问道。
孙玺挠了挠头道:“我姥姥曾经跟我说过烧制元青花瓷器的十八点要素,我就说根据这十八点来确定的。”
“那好,你能不能给我们简单的说一下?当然,涉及到自己的一些秘密可以不说,但像底足、胎质,这些的鉴定,你可以说说是怎么鉴定的吧?”韩孔雀根本不理其他人的白眼,自己我行我素的一步步的来。
孙玺道:“这些没有问题,我得到这件元青花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那时我没有想的太多,只不过是看它比较便宜,就直接买下来了。
因为它的烧制工艺实在是精湛,等我拿回家,越看越觉得不对,所以我就认真鉴定了一下,发现胎质,底足露胎部位,没有人工涂抹或喷洒的氧化铁锈色,这就让我兴奋起来。”
韩孔雀点头道:“这一点倒是十分重要,只要底足部分没有作假的痕迹,就说明胎质不错,但我看这底足之上,基本上没有肉眼可以观看的火红石现象,这一点你怎么看?”
孙玺道:“现在很多人,普遍认为元代青花瓷器的露胎部位均有“火石红”现象,并将此作为鉴定标准,其实不然,‘火石红’现象仅存在于部分元代青花瓷器上,有相当数量古代真品上没有‘火石红’现象。
这件青花大罐的胎质与宋代青白瓷的胎质相似,看上去白中泛灰,这也符合元青花的特点,如果瓷胎过白、过细或过密者,都属于赝品。”
“还有其他证据证明这是元青花吗?”看到很多人已经不耐烦,韩孔雀直接问道。
孙玺对自己的这件瓷器,早就耳熟能详,所以他直接道:“刚才我已经说了,我从十八个地方,来寻找这件瓷器的疏漏,可我鉴定过无数次,都没有在这件瓷器上找出任何一处异常之处。
反而是寻找出来了更多证据,能够证明这是一件元青花,诸位前辈都知道,元代瓶罐等器物,多采用陶瓷外膜慢轮拓坯成型工艺,在瓶、罐等器物内壁往往会留下明显的指纹和旋纹。
如果器物内壁光滑无纹,就应当是采用现代注浆成型工艺生产的仿品,所以内壁光滑无纹者,就是现代工艺品,这一点很明显,瓷器上留下的指纹很清晰。
内壁没有修坯刀痕,这一点的确认,也很重要,我姥姥曾经告诉过我,在景de镇陶瓷制作工艺中,修坯用的刀具有两类。
一类叫‘条刀’,是用来修整器物内壁的;一类叫‘板刀’,是用来修整器物外壁和圈足的。
‘板刀’的出现至少已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而‘条刀’仅仅是在清康熙年间才有的。
即康熙之前的瓷器只修外壁,不修内壁,康熙中期以后的瓷器才开始用刀具修整内壁,用‘条刀’修整的瓷坯,会留有均匀细密的线状刀痕,所以具有均匀细密线状刀痕的青花瓷,也不会是元青花。”
鉴定到这种程度,不止是韩孔雀,就算其他人,如果不看这件瓷器的图案,实在是没有理由说这是一只现代仿品。
“我看很多人都不耐烦了,所以胎质和工艺我们就不说了,现在说说釉色和釉质。”韩孔雀微笑着道。
孙玺当然也看到了很多专家脸上的不耐,所以他此时已经非常紧张,但听到韩孔雀的话,他紧张的情绪,慢慢的环节,此时他已经不再理会众多专家眼中的质问。
“我这件瓷器的釉色,釉质都白中泛青,与宋代青白瓷的釉色基本一样,釉色没有过白或釉质呆板的样子,但釉质不算平整,而这一点,又恰好符合元青花的特点。
元代青花瓷器是采用蘸釉、浇釉和刷釉工艺,所以看上去釉质丰满肥厚但平整度欠佳,特别是采用浇釉和刷釉工艺的大件器物,釉面往往留有“泪痕”和“刷痕”现象,这一点也是对的。”
韩孔雀点了点头,但为了稳妥起见,韩孔雀还放出了灵识,仔细感知了一下这只大罐内部的情况。
这只大罐的青花中的铁元素,没有浮于釉表面的表现,这也是现代仿品做不到的。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