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91章 幸南京(二十)天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别说养马了,投靠大明的骑兵将校都多的是,各部边军谁没有几支“达兵”(本意是鞑兵,为了说得不那么难看,写做达兵)?

    笑话!李成梁也好、马芳也罢,一直到原历史上的吴三桂,但凡牛逼点的边帅,谁手里没有一支充斥着大量蒙古人的精锐骑兵家丁部队?

    后世总有人喜欢上纲上线,动不动就提什么民族矛盾,实际上这年头都还没有“民族国家”这个概念,哪那么多民族矛盾?当大明内政干得不好,就会有大量的汉人“投北”;当草原上受灾严重要饿死人,就会有大量的蒙古人“投南”。

    活下去都无比艰难了,民族还算什么隔阂?更别说高务实的习惯懂的都懂:钱给够,跟我走。

    于是,欣欣向荣的辽南马场就成了实学派往里投入大量举人轮流刷经验、刷资历的好去处……之一。

    既然说了是“之一”,当然这种好去处就不是只有一个。随便举几个例子:高务实当初推动军工私营的时候,有个不太“资本主义”的做法,即要求朝廷往这些私营军工企业任命监察人员,一来监察军工产品流向,二来监察企业财务,当然这主要是为了监督纳税。

    总之,高务实的各种改革越多,朝廷需要用人的地方就越多,但这些用人的地方往往又不需要派一名进士出身的官员去赴任,因此实学派就开始大量使用举人。

    举人也是读书人,甚至也算佼佼者了,其背后多数都是有其家族势力的,所以这样一来,实学派就不仅是在官场上成了举人阶层的大靠山,而且还在无形中拉拢了海量的地方势力。

    心学派在面对实学派的竞争越来越力不从心,不只是受到高务实个人地位和权威的压制所导致,更是在基层官场全面落败所导致。

    直到如今,心学派的核心基本盘都还是江南士林,但他们在“浮于表面”方面着实无可救药,竟然没有发现自己能够依赖的力量其实并没有覆盖整个江南士林,而是只有江南士林的顶层,即那些中了进士或者觉得自己迟早能中进士的读书人!

    过度的精英化,让官场上的心学派将自己的路越走越窄,完全脱离了底层——不只是底层人民,甚至是底层读书人。在这种时候,它不衰落谁衰落?

    但高务实仍觉得它衰落得不够快,所以又配合着南京皇宫修缮案打出了一波新攻势,就是这道《请广用举人以固西域疏》。

    别看高务实给它限定了“西域”这个框架,其实朝堂上明眼人多着呢,他们都已经很熟悉高务实的操作了——西域肯定只是个试点,等在西域试点成功,发现这套办法确实行之有效,将来或早或晚总会推广全国。

    试想一下,在高务实的操作之下,实学派彻底成了举人们的靠山,而举人在有做官资格的人中占了七成,一旦这项政策在全国铺开,实学派在朝堂还有对手吗?

    不过,如今万事顺遂的朱翊钧倒是没看那么远,或者说作为一个已经成为中兴圣君的皇帝,他现在已经不太在意这些事了。如今的他,只想看到西域的问题赶紧解决,千万不要闹大,或者变成一个给大明持续放血的烂疮,所以他在看到这道奏疏的时候很是高兴,觉得高务实就是高务实,始终是那个专门帮自己解决难题的股肱之臣。

    因此,他马上宣高务实觐见,向他详细询问这套办法的用处。高务实也毫不含糊,认认真真、从头到尾给皇帝介绍了相关情况。

    高务实为皇帝说明,自己疏中所强调的,在西域扩大举人选官任用的必要性,实际上是针对当下科举制度下人才分布不均和边疆地区人才匮乏的现实问题。围绕这一核心问题,高务实又为皇帝做了具体分析:

    其一,科举进士数量不足:大明科举制度虽然为国家选拔了大量人才,但进士的数量相对于辽阔的疆域和繁多的官职需求来说,仍然显得不足。特别是在西域这样的边远地区,能够分配到的进士更是少之又少,导致当地官职空缺,治理能力受限。

    其二,进士不愿赴边:即便是通过科举考试的进士,也往往因为西域地处边陲、条件艰苦、远离中枢等原因,不愿意前往任职。这种个人主观意愿与朝廷对边疆地区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使得西域地区必然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

    其三,举人的机遇与挑战:与进士相比,举人在科举考试中的表现虽然也算优秀,但在内地往往因为竞争过于激烈而难以获得官职。因此,他们更愿意接受边疆地区的任命,希望通过在西域的治理实践中展现自己的才能,以期获得朝廷的重用和提拔。

    其四,举人的积极性与适应性:举人由于在内地难以为官,对于西域的任命往往抱有更大的热情和积极性。如此一来,他们会更愿意深入基层,了解当地民情,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举人由于政治地位相对较低,因此更能够放下身段,与当地民众建立良好的关系,这对于维护边疆稳定和推动地方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其五,举人的治理能力:举人在科举考试中已经展现出了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治理能力,但因为有进士乃至翰林作为参照,他们又不太可能过于自负,觉得自己不必继续学习。因此在西域这样的特殊环境下,他们更有可能发挥自己的专长,通过创新的治理手段和策略,解决边疆地区特有的问题,如民族关系、边防安全、经济发展等。

    其六,朝廷的激励与重用:通过在西域扩大举人选官任用,朝廷可以为这些有志之士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对于那些在边疆地区表现出色的举人,朝廷可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提拔,以此激励更多的人才愿意投身边疆建设。

    高务实最后总结表示,自己的上疏实际上是在呼吁朝廷正视边疆地区人才短缺的问题,通过扩大举人选官任用,既解决了西域地区人才不足的燃眉之急,又为那些在内地难以为官的举人提供了发展的机会。这种策略不仅能够提升边疆地区的治理水平,还能够激发举人的积极性,为国朝的长远发展培养和储备更加充足的人才。

    朱翊钧看到疏文的时候就觉得这是个好办法,在听了高务实如此详细的分析和说明之后更是大喜过望,起身走到高务实身边,拍着他的肩膀连连道好。

    “天赐朕以日新,天赐朕以日新!”朱翊钧用力拍着高务实的肩膀,头却已经转向另一边,朝陈矩道:“陈矩,拿去司礼监批红,凡元辅所奏,无不照准!”

    陈矩领旨,捧着一堆奏疏退了出去。他一走,朱翊钧稍稍收了些笑容,走回御座坐下,蹙眉朝高务实问道:“倭国现如今是个什么情况了?”

    这个问题就有些过于突然了,高务实怔了一怔,诧异道:“皇上何出此问?”

    朱翊钧自己也是一脸纳闷,道:“那个倭国正使今日上表,说日本国王源家康想要遣使来我大明学习。若只是寻常读书,那也就罢了,给他们几个国子监生的名额也无伤大雅。问题是,他表中明言,说希望能允许倭国学生进入大明军事学院学习……此事你有听他们提起过么?”

    ——

    感谢书友“Mila橙”的月票支持,谢谢!

    PS:更慢了点,但也多了点。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